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景区 > 正文

日喀则扎西吉彩:让非遗“特技”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

时间:2023-08-20 07:25:29   来源:  作者:   点击: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一点左边的青稞,向上撒三下,再抓一点右边的糌粑,向上撒三下。”吉祥切玛、青稞酒、哈达……西藏日喀则市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简称扎西吉彩)厂长拉巴琼达,身着一身庄重的藏装,正向到访的采风团记者介绍藏族传统习俗。

  

  图为扎西吉彩匠人在打制特色暖壶。贡桑拉姆 摄

  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扎西吉彩社区。近日,当记者走进扎西吉彩“四合院式”的加工厂时,厂里的匠人们叮叮当当地打制银器、铜器,雕工精细,图案别具一格。

  “扎西吉彩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拉巴琼达告诉记者,扎西吉彩的金银铜打制技艺传承有过曲折,但从未失传,“起初的产品,主要为宗教用具”。

  

  图为扎西吉彩匠人打制暖壶。贡桑拉姆 摄

  截至目前,扎西吉彩生产的产品共有四大类,即民族特需用品、宗教用品、古建筑装饰品以及旅游产品,彰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宗教特点。同时,不断为社会免费培养技艺能手,有效推动了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

  

  图为扎西吉彩匠人打制的纯银酥油灯。贡桑拉姆 摄

  多吉次仁的舅舅曾为扎西吉彩的老匠人,总在舅舅膝下玩耍的小多吉,也成为扎西吉彩的“常客”。2013年,多吉次仁初中毕业,次年他便“侄承舅业”正式在扎西吉彩学习技艺。

  “在厂里多劳多得,只要足够勤奋,收入还是挺好的。”如今,多吉次仁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希望传承好这门技艺,提升自己的经济收入,“将来供两个孩子读大学”。

  

  图为扎西吉彩匠人打制的包银木碗。贡桑拉姆 摄

  “近十年来,国家先后投入105.5万元(人民币,下同)用于扎西吉彩非遗项目保护及传承人发放补助。”拉巴琼达称,扎西吉彩的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如今的产品也不再是单一的佛教用品,而是随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进行生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图为扎西吉彩年轻匠人多吉次仁打制西藏妇女纯银腰饰。贡桑拉姆 摄

  记者从日喀则市文化局获悉,近十年来,各级财政对该市非遗资金投入达72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以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个、代表性传承人5名,自治区级32个、传承人20名,市级65个、传承人41名。

  

  图为扎西吉彩匠人们手工打制的各类产品。贡桑拉姆 摄

  “现在的扎西吉彩发展很好,希望得到更多的扶持。”对于扎西吉彩未来的发展拉巴琼达告诉记者,该厂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原则,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将创新发展和广大民众需求结合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展现新的活力。

  


原文链接:http://lyfzt.xizang.gov.cn/xwzx_69/dsdt/202308/t20230816_3711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