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馆际交流 深化文明互鉴——省博物馆上半年馆际交流工作回顾
时间:2023-07-30 04:56:41   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青海省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部署,以深化主题教育为抓手,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和省内外文博单位广泛地开展合作,通过文物挑选、协议签订、文物报备、点交布展等多项细致工作,馆藏文物多次参与省外展览,为加强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
“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览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系统展示活化“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考古研究成果的“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二部,自2023年1月18日开展以来,该展览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引发公众的持续关注。省博物馆齐家文化玉铲形器、四孔玉刀、玉钺三件一级文物应邀参展,作为甘青地区的玉器代表之一,通过以玉为载体,对分析以玉器为代表的各区域文化之间的互动、构建关于中国史前玉文化的总体概貌、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中国形成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特展《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于1月15日在北京开展。该展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近300件金属类文物为主,并联合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展示跨越4000年的亚欧大陆金属艺术。省博物馆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唐鎏金西方神祗人物连珠饰银腰带、汉狼噬牛金牌饰等7件文物应邀参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中国北方地区金属艺术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对映照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文明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彼此交流互鉴的轨迹具有重要价值。
青海省博物馆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共同推出的“精于工 匠于心 传于承——青海唐卡艺术展”于4月28日在福建省开幕。精选的省博物馆馆藏唐卡20余幅,以及青海优秀唐卡画师的多幅精美作品在展览上精彩亮相,展示了青海唐卡艺人的匠心追求和青海唐卡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博物总馆、青海省博物馆、中山陵园管理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文谟武烈——永乐的世界遗产》特展于6月9日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展,其中省博物馆明永乐款铜鎏金圆腹三足香炉、明永乐款铜鎏金文殊菩萨像等5件(套)精品文物应邀参展。省博物馆明永乐款铜鎏金圆腹三足香炉、南京博物院藏明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首次联袂展出,作为该展览的核心展品——“三炉鼎立”,重现了明代恢弘的皇家气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宝库,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加强馆际交流合作,是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动体现。下一步,青海省博物馆将继续通过交流展览、联合办展等形式加强馆际交流,开阔工作视野,拓展工作思路,通过文物向省外推介宣传青海历史文化遗存,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展现文物资源活力和价值内涵,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194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办公室...
- 2020-07-23 按照青海省旅游厕所专项...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 2020-11-26 近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 2020-11-26 展示技艺,亮出绝活,尽...
- 2021-03-31
-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