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睹盛世 人在画中游——青海省博物馆开展《清明上河图》品读讲座及体验活动
时间:2023-07-23 06:07:52   来源:  作者:  点击: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唯一的传世之作,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奇观,五米多长的长卷上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节这天的风貌,是极富盛名的以古代城市为题材的风俗画。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为公众提供美育教育机会,带领参与者感受传世绘画巨作的艺术美感和历史底蕴,激发大家对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兴趣,7月15日,青海省博物馆举办了“开卷睹盛世 人在画中游——《清明上河图》品读讲座及趣味体验”活动,20组亲子家庭通过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来自北京的胡善清女士运用坐标定位比例放大1:1.3比例临绘了《清明上河图》,此次课程由其女曹颐以这幅临摹画作为载体进行讲述。在讲座中,她引领大家共同赏析了《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从画的材质、视角、场景内容,以及绘画特色等方面进行详尽说明,让大家仿佛穿越到繁华的宋朝都城——汴京,感受北宋都城的生活全貌,体会作者高超的绘画水平。作为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展现出的是北宋都城的繁华,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宋朝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文化艺术高度发达。
宋朝文化繁荣发展,在科学、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宋徽宗赵佶也被称为历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皇帝。在讲座后半段,主讲人带领大家走进了宋徽宗的艺术世界,了解其独树一帜的工笔花鸟,欣赏他刚健清秀的“瘦金体”书法,认识作为皇帝的宋徽宗对宋朝文化艺术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讲座最后曹女士讲述了胡善清女士临绘《清明上河图》的过程,并强调“宣纸千年绢八百”,书画的保存寿命让其传世变得艰难,也正因此对重要书画作品的临摹成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绵延不断的重要手段。讲座结束后,参与者们还体验了叠梁拱桥虹桥搭建,学习了物理学的自锁原理,体验了北宋建桥的巧思。
本次活动是青海省博物馆首次联合省外艺术文化机构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活动以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讲述对象,为本省观众欣赏国宝级艺术画作,了解北宋时期的中国,探寻画作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
下一步,青海省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探索多方合作模式,通过交流展览、社会教育活动等方式,让观众“足不出城”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带领观众探索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之美,建立起实实在在的文化自信。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193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办公室...
- 2020-07-23 按照青海省旅游厕所专项...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 2020-11-26 近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 2020-11-26 展示技艺,亮出绝活,尽...
- 2021-03-31
-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