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五抓”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时间:2023-06-10 02:09:05   来源:  作者:  点击:
池州市以传承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为目标,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抓投入,让文物保护“动起来”。组织编制《池州市文物保护利用专项空间规划》,共投入资金约4200余万元对清溪塔、章氏宗祠、富春桥等国家、省、市级32处文物建筑进行了修缮。村民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逐步增强,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对荫水汪氏宗祠、唐氏宗祠等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保护。
抓普查,让文物记忆“热起来”。在2007-2011年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传统民居等历史遗迹第三次普查工作的基础上,2021年又开展了池州市长江流域文物资源普查工作,共调查国保单位12处,省保单位59处,市保单位105处,县保单位110处,登记一般文物点813处,丰富了文物历史资料,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抓安全,让文物管护“严起来”。对县保以上文物划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碑,同时进行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挂牌,县保以上文物“四有”工作完成率达100%。聘请了业余文保员105名,制定《池州市文物安全工作责任书》,压实文物安全工作责任。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一单四制”制度,对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下达《文物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限期整改到位。
抓创新,让文物利用“活起来”。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以陵阳村等传统村落为核心开展生态游、乡村游、健身游、研学游;以榉根关等古徽道为核心打造登山徒步、历史探秘游;贵池元四村、石台七井村和白石岭等地利用古建筑开辟了新的旅游增长点,2022年上半124处文保单位共接待参观者300余万人次。以池州市博物馆、石台县博物馆、青阳县博物馆、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四个文物开放点为核心主导场馆,带动公助民办小型博物馆和居民集体自持的文物建筑成长,共同推动整体行业发展,推进文旅行业融合发展。
抓宣传,让文物名片“亮起来”。编辑出版《遗珍》《古桥》《古道》系列丛书,宣传池州市历史文化;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时机,开展“文物进校园”“文物进社区”等活动,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座谈、制作展板、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池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原文链接:https://ct.ah.gov.cn/zwxw/qswlxxlb/87775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11-27 2020“山水暖你壮乡...
- 2020-11-27 11月20日,南充阆中...
- 2020-11-27 11月10日,第三届中...
- 2020-11-27 近日,“成渝十大文旅新...
- 2020-11-27 他的讲解有深度、有广度...
- 2020-11-27 随着11月走向尾声,银...
- 2020-11-27 “本月底,龙潭河景区提...
- 2020-11-27 以旅兴村、以旅富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