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定县下董寨村:千年小村寨变身非遗展示“大窗口”
时间:2023-03-25 02:37:28   来源:  作者:  点击:
下董寨村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背依莽莽群山,面临巍峨绝壁,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小村中的宁静氛围就会被一阵鸣锣声打破——下董村寨的“跑马排”活动开始了。
跑马是古代传递公文、呈报军情的形式。历史上的下董寨村是重要的军事驿站,因汉代并州牧董卓在此驻防屯兵而得名,古称“董卓垒”。
下董寨村党支部书记袁玉祥介绍,在古代,携带紧急文书的驿使到此换马不换人,稍作休息后便策马扬鞭疾驰而去。随着历史变迁,下董寨将这种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变成“跑马排”民俗表演活动。
活动中,以往宁静的古街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村子里,跑马的巷道上会撒上灰渣,马匹跑过时灰尘飞扬,木架上套着的青铜串铃一片叮当声响。跑马的村民身扎短衣,为首的反穿皮袄,身披“十万火急,不得阻行”“关隘驿站,一路放行”等字样的红带,让人恍若穿越时空。对于骨子里剽悍刚强、尚武勇猛的下董寨人来说,“跑马排”不仅是一种民俗和娱乐活动,也是一个展现勇气的机会。每到正月十六,在游客的围观下,村民争先恐后跨上没有马鞍的马,纵马飞奔,以期盼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原先的“跑马排”活动只在每年正月十六举行,表演时间短,许多游客往往无缘领略其风采。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非遗项目、展现地方特色,2018年,村里组建了跑马队,将这项一年一度的民俗表演向专业化、常态化发展。下董寨村在景区内设置古驿道式“跑马排”场地,让游客可以随时体验到“跑马排”的魅力。古村原本600平方米的剧场也被改建成非遗传习保护中心,集中展示“跑马排”的各个环节。
同时,村里完善了10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非遗展销功能,开发了20家古街驿道沿街商铺。在此过程中,市、县两级非遗主管部门主动服务,引进全县乃至全市的砂器、葫芦、剪纸、根雕等非遗项目进驻,让游客在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中,了解这座别样的非遗旅游村寨。
青石悬崖立村寨,尚武跑马古风存。除了厚重的兵寨文化、古村落文化,建在依山傍水悬崖之上的下董寨村景色秀丽,村南崖下蜿蜒300余米的龙潭内常年水流不息,有“潭深数丈水不扬波”之说。峡谷美景、古朴街巷和村里独特的兵寨文化相辅相成,让下董寨村声名鹊起,参加“跑马排”活动的就有1万余人次。
袁玉祥介绍,近年来,村里以非遗项目为带动,整合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龙潭峡谷等资源,借“娘子关”旅游品牌,在2022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走出了一条非遗联合发展、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在持续做好“跑马排”活动的基础上,下董寨村古驿道与龙潭旅游开发相互促进,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农家乐、民宿、民俗文化、非遗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紧抓旅游黄金期,在市、县两级非遗主管部门的组织下,“非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定期举办,邀请本地乃至其他地区的优秀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展演、非遗体验、非遗交流等文化活动,小村寨成为非遗展示的“大窗口”。
在这里,山、水、寨共同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和谐的画卷,实现了村民增收、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及非遗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标杆。据统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余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10%。
如今,下董寨村还发挥地域优势,积极面向邻近的京津冀地区发展游客,扩大知名度。袁玉祥表示,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作为汇集地方特色的一个非遗展示窗口,下董寨村将持续不断地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让千年古村“活”起来。(朱 萌 郭志清)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sxdt/202303/t20230322_81982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11-27 2020年还有不足两个...
- 2020-11-27 旅游,是认识一座城市最...
- 2020-11-27 林口县坚持“办一届大会...
- 2020-11-27 12日,中国气象局公共...
- 2020-11-27 近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
- 2020-11-27 借势2020北京大运河...
- 2020-11-27 文化和旅游部11月18...
- 2020-11-27 11月20日,“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