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本 红色为基 高效融合——北部环线(海北段)踩线工作综述
时间:2023-03-11 04:39:04   来源:  作者:  点击:
线路踩线调研概况
北部生态旅游环线构建,以祁连山、青海湖、原子城为核心资源,在地域上涵盖了西宁北部与海北州,并可辐射延伸至甘青旅游大环线、青藏公路旅游线、河湟文化旅游线以及沿黄河旅游线等品牌线路,从而与东部环线、西部环线、南部环线形成有效对接,对于旅游团队和自驾散客等客群的介入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海北藏族自治州生态地位突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青海湖国家公园(拟建)分布的主体区域,全省四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海北州占据两席,同时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正处于创建5A级旅游景区阶段,目前已通过景观质量评价,海北州文化旅游资源是青海乃至甘青两省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旅游线路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
线路构建环境
近年来,海北州成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时配套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同时,制定《海北州“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规划》《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海北州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二十条措施》。“十四五”以来,海北州抢抓交通强国战略机遇,全力推动交旅融合引领全域旅游发展试点工作,构建“快进慢游”全域旅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海北区域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发展高品质旅游客运,开展交通旅游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交通旅游服务水平,加快环海北“一圈”高速路网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为架构,连通西海镇、三角城镇、浩门镇、青石嘴镇、峨堡镇、八宝镇、默勒镇、哈尔盖镇、沙柳河镇等主要节点的环海北“一圈”的大交通圈,推进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线路构建基础条件
海北州现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 11 处,原子城纪念馆等红色教育旅游基地3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5 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29个;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 101家,星级旅游饭店34家。祁连、刚察2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门源和海晏2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祁连阿咪东索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晏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环青海湖自行车自驾车营地公园上榜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名单。线路策划构建思路
海北州作为北部环线主要旅游目的地和串联青甘环线的重要支点,其域内包含“金色门源”“藏城刚察”“天境祁连”“河清海晏”在内丰富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资源,全州可依托祁连山和青海湖两大国家公园凝聚生态底色,依托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彰显红色本色,依托达玉部落、阿柔部落、托茂部落、华热部落等民族文化擦亮文旅融合亮色,从而提升海北州在北部环线、甘青旅游大环线、环青海湖旅游线等重点线路上的支撑和联动作用。
资源产品方面:应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争创金银滩-原子城5A级旅游景区,不断提升‘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阿咪东索、湟鱼家园、羚羊小镇、照壁山等王牌景区运营质量,持续打造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文化旅游活动、祁连山草原风情生态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放生节等节庆活动品牌。深入挖掘海晏同宝山生态旅游暨红色研学资源。引导辖区四县积极打造自驾露营、生态体验、乡村旅游新的网红热门地和打卡点,为北部环线构建供应出一大批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的资源产品。
基础设施提质方面:通过加西高速海晏西海至大通段、西察高速西海至刚察段、扁门高速俄堡至盘坡段、湟源至西海高速、峨堡经西海至共和高速等路网布局建设。高效率发展“旅游路”,高品质发展旅游客运。进一步提升门源县百里油菜花海景区、祁连县卓尔山·阿咪东索景区、祁连县峨堡古城景区等处的游客服务中心职能,完善线路沿线自驾车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建设自驾车营地、自驾车服务驿站等,针对线路补充建设智能流量监测系统,应急救援设施,观景平台、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识等;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景区内给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电线路埋,直饮水设施,内部道路,标识标牌,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及消防设施等附属设施设备,持续整治景区环境。
产业发展布局方面:应以青海湖、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以交旅融合试点工作为引擎,提升祁连山生态旅游廊道和青海湖北岸观景廊道内涵,推进西海镇、八宝镇旅游集散中心,浩门镇、沙柳河镇旅游次中心建设,以景区和集散中心串联形成315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线、祁连山生态旅游线、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自驾车旅游线。围绕西海镇、塔龙滩等交旅融合综合服务体建设,布局文化旅游产业,以原子城、同宝山生态旅游暨红色研学基地以及果洛藏贡麻村为依托,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旅融合产业布局,创新百里油菜花海、阿咪东索、卓尔山、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刚察羚羊小镇等重点景区产业布局,优化提升景区产品业态,实现新老景区同步发展。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183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办公室...
- 2020-07-23 按照青海省旅游厕所专项...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 2020-11-26 近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 2020-11-26 展示技艺,亮出绝活,尽...
- 2021-03-31
-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