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发展 > 正文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17):贵州刺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时间:2022-12-24 17:48:29   来源:  作者:   点击:

  

  

  

  刺梨是我国特有的药食同源植物,在贵州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刺梨果实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酚酸、类黄酮等,其中每100克鲜果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2500毫克以上,是一般水果的数百倍,酚酸及类黄酮的含量也超过1600毫克,具有重要的营养及保健利用价值。

  

  刺梨

  贵州民间利用刺梨的历史悠久,早在400多年前,就已将野生刺梨果实用于酿酒。20世纪40年代,我国生化营养学家发现刺梨果实的维生素C极其丰富,建议将刺梨作为新型营养源利用。到80年代,贵州开始进行野生刺梨资源开发保护,并推进人工种植。

  

  村民采摘刺梨

  目前,刺梨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刺梨保护和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在刺梨保护与开发中,建立了1个国家级、2个省级刺梨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刺梨特异种质230余份;同时将刺梨作为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手段开展规模化种植。在实现野生刺梨人工驯化栽培的基础上,贵州育成了多个刺梨新品种,如“贵农1号”“贵农2号”“贵农5号”“贵农7号”,建立了刺梨资源培育和产品加工的技术体系。

  截至2021年底,贵州刺梨种植规模已经达到15万公顷以上,刺梨产品已发展成为特色营养食品、保健品和医药制品等,刺梨产业的年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农民每年种植刺梨的总收入超过20亿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将刺梨作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进行规模化种植,既保证了刺梨产品的工业化加工对优质原料鲜果的需求,又保护了刺梨的生物多样性免遭破坏,同时也加快了喀斯特山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行,让小刺梨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大产业,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贡献了贵州方案。

  供稿 |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原文链接:https://www.mee.gov.cn/ywgz/zrstbh/swdyxbh/202212/t20221222_100852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