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圣地 > 正文

自贸港背景下琼台书院的文化解读

时间:2021-03-31 03:58:46   来源:  作者:   点击: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核心的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海南自贸港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其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离不开文化活水的注入。琼台书院(现为琼台师范学院)是海南一处著名的古迹景点,同时又是一所传道授业、培育人才的学校。其风华辗转四世纪,书韵飘香三百年,育人无数,享誉海外。探讨琼台书院在海南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对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琼台书院

  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初康熙年间,陕西武功人焦映汉赴任雷琼兵备道,在当时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琼州府创建琼台书院,历经漫漫历史沧桑,筑起了一道靓丽的历史文化风景线,积淀下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精髓,撮其大要有三个方面。

  一曰书院文化:开启民智,丕振文风。焦映汉自捐俸禄六百金创建琼台书院,这种重教兴学、无私奉献的传统在此后得到很好的弘扬传承,书院历史上曾多次修缮,资金多来自乡贤捐助。书院以严谨治学著称,创办之时就订立《条规》,乾隆年间掌教吴光昇增补“日有程、月有试、旬有大小两课”的教规,道光二十年云茂琦又订《学规五则》,从学业和修身上对生徒严格要求。流传海内外的《搜书院》故事就发生在琼台书院,其不畏强权、争取自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书院发展历程中,琼台教化民俗,振兴文风,留下了许多文化层面的要素。

  二曰红色文化:勇立潮头,敢为琼先。琼台学子徐成章、徐天炳等积极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加入海南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影响卓著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吹响号角,府海地区的琼州学子聚集琼台,从这里走上街头,声援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开启了海南学运的先河。马克思主义在海南也是最早从琼台传播开去,杨善集、冯平等创办的报纸杂志,为琼崖革命播下了燎原的星星之火。海南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团组织在这里诞生,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13位代表中有7位是琼台校友。琼台为海南的革命事业传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中坚,可以说是琼崖红色乐章的序曲。

  三曰教育文化:作育英才,服务桑梓。琼台在清代书院时期就是海南学子登科及第、入仕报国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教育报国,海南琼台改制中学堂,开办新式教育。1913年设置师范班,师范教育由此成为琼台办学的主要特色。琼台百余年的师范教育为海南的教育事业培养了数万名师资,很多校友作为骨干教师工作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琼台踊跃响应国家号召和政府安排,在三沙市设立琼台师范学院附属永兴学校。琼台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海南文化教育的缩影。

  琼台文化是海南文化发展史上的瑰宝,历代英才发扬了继往开来、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保护并传承了这份文化瑰宝,为海南历史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琼台书院

  呈现出海南别样的文化形态

  海南岛区域虽小,文化形式却丰富多彩,如黎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在各种文化形态当中,尤以“天涯”这一历史文化符号最为亮眼。唐朝宰相杨炎被贬琼州,赋诗云:“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道尽中原人士对海南最为强烈的感知:一是遥远,二是蛮荒。然而,从岛外踏上海南的人士大都有一个由失望到惊艳的心理历程。这在宋代大学士苏东坡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在接到贬琼诏令后沮丧万分,但是这位乐天派很快与乡民打成一片,他也随之认同了海南这片海外蛮荒之地,作诗云:“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清代的焦映汉虽然是以钦命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的身份登岛的,但他对海南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心理转折过程。从他的《创建琼台书院碑记》里浸润深情的笔触不难看出,不论是海南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还是礼乐彬彬的文明生态,抑或辉映日月的丘濬文章、海瑞气节,都深深打动了这名来自中原大地的钦命大臣。为“勤宣德教、扶植士气”,焦映汉创建琼台书院。书院设立后,人才辈出,金榜题名者多为琼台书院的生员。

  琼台书院历经数百年风雨征程,其发展历史中的很多人物、重大事件,向世人昭示了海南文化的另一面,即除了是天之涯、海之角,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更是灵山秀水、人杰辈出之地。之前我们更多地放大、凸显了海南文化中“天涯海角”的属性,而忽略了“人杰地灵”的另一面,只有把两者共同呈现,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海南。

  琼台书院荟萃了中华文明

  传播进程的诸多亮色

  从中国境内新石器考古发现,中华文明在多处起源,又不断向中原聚拢,逐渐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中心。此后又继续向四方传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融会各种文明,成为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绵延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在她身上蕴涵着生生不息的辐射力、融会力、凝聚力。

  海南岛虽孤悬海外,但是自古就是中华版图的一部分,自汉朝始中央政府就在这里设立珠崖、儋耳两郡,管理地方事务,向海南输送着中华文明思想。唐宋是海南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朝廷派遣官吏到海南治理地方,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大量忠臣名仕迁谪海南,他们或著说赋诗、或讲学授徒,将中原文化引入海南,促进了海南的开发和开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他谪居海南期间兴文办学,造就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明代以后海南文化发展到极致,享有“南海奇甸”“海外邹鲁”之美誉。其时海南地方教育发达,“鼎臣继出、名满神州”,曾经的蛮荒之地、贬谪之所竟孕育出众多国家栋梁之材。

  至清代,海南唯一的府立书院琼台书院创立后,会聚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大多名士学者,为琼州学子考取功名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据目前资料显示,古代海南的书院有70多所,至今仍保留有书院讲学、藏书等主要功能的只有琼台书院。这也是我国极少有的仍以古代书院命名、在原地办学的高校。

  300多年来,琼台连续办学,书声不断,弦歌不辍,即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到海南岛的岁月,琼台依然迁移到海南的农村以及粤北地区坚持办学。至今琼台没有停下传递文明的脚步,学校与三沙市合作共建附属永兴学校,将文明的种子撒播到祖国的更南端。

  琼台书院这棵参天古树还在成长,不断衍生出更为丰富的新时代文化发展内涵。从宏观角度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代,加强对琼台书院文化史的研究是弘扬海南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要选择,也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相信,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琼台文化将秉持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立足中国,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定力,借助自贸港建设的东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走向世界。

  作者:郭志东 陈勇

  (作者单位: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whww/202103/t20210324_2952908.html

投稿服务|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