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监管 > 正文

咸阳市生态环境立体改善工作媒体通报会召开

时间:2022-08-28 07:55:08   来源:  作者:   点击:

  8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媒体通报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鲲出席介绍《咸阳市推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专班工作方案》有关情况,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李春主持通报会。

咸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李春: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通报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刘鲲同志向大家介绍《咸阳市推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专班工作方案》有关情况。

  下面,首先请刘鲲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刘鲲: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新闻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生态环境局向今天到会的记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按照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咸阳市推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专班工作方案》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指标逐步向好、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市第八次党代会、市两会,将“生态颜值大提升”列入“六个大提升”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推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总体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生态环境局牵头起草了立体改善《方案》,经第三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5月13日,以市环委会办公室名义印发。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抓手,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全方位治理、多维度发力、深层次推动,促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实现生态颜值大提升。

  《方案》的要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原则上。一是系统治理,协同增效。坚持系统思维,大气、水、土壤、生态协同治理,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区域协同推进。二是典型引领,重点突破。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专项行动,树立一批环境治理的典型,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提升。三是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改,以一大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四是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处理好当下和长远关系、治标和治本关系,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既突出管理措施,又抓好工程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实现既定目标。

  三、工作目标

  《方案》既确定了年度目标,又提出了长期的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新”: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新突破。目标是:今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排名在全国168重点城市同比有进位。“十四五”末,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拐点基本到来。截至8月17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7%,PM2.5同比上升6.2%,优良天数103天,同比减少38天,重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8天,在全国168个城市排名前进2个位次。

  二是水环境质量实现新巩固。目标是:今年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7.8%以上。“十四五”末,达到88.9%以上。1-6月,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88.9%,优于考核目标11.1个百分点,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土壤环境治理实现新加强。目标是:今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十四五”末达到93%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生活垃圾“四分类”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6.2%,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

  四是生态系统安全实现新保障。目标是:今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6%,到“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0%,全市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81%,全市共发生1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五是环境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目标是:监测、执法、信息化建设三大体系水平全面提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目前,监测、执法、信息化建设三大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持续提高。

  四、重点任务

  《方案》围绕7个方面设置30类86项具体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总体来看,重点任务坚持设置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围绕解决空气质量不优问题,提出了市城区及周边重点企业退城入园、市城区集中供热“去煤化”、企业应急绩效提标改造、砖瓦企业的布局优化等一系列硬措施。围绕解决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坚持有机衔接。保留和延续了以往大气污染防治“工煤车尘燃”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减污扩容”两手抓,土壤污染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基本路径,巩固已有成果,提出新的目标任务,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更大成效。三是强化典型引领。提出了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等任务,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目前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是坚决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4类27项。分别是第一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遗留问题、第二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央和省级督察交办信访问题。目前,6次中省环保督察累计反馈问题154个,完成整改129个,正在推进15个。交办信访问题1439个,完成整改1437个,正在推进2个。

  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共6类25项。分别是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工业企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机动车淘汰更新、城市扬尘精细化管控、面源污染防治。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橡胶企业退城入园已完成现场调查评估,正在制定第一批退出清单;25个重点行业539家企业中,已初步完成设施升级改造103家,4家企业已由D级升级为C级;7家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取得阶段性进展,欣雅纸业新上燃气锅炉已投入运行,东区供热利用大唐余热项目基本完成管网及应急热源建设,西区供热3条管网已建成1条,陕煤化2台锅炉已改造完成1台,鲁洲生物、益海嘉里、兴平热力正在前期准备阶段;自主淘汰柴油货车65辆;实行建筑工地责任包联制度,进一步夯实扬尘监管责任;常态化推进生物质禁烧巡查检查,露天焚烧现象明显减少。

  三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共6类12项。分别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业企业整治提升。目前,年度完成雨污分流9.1公里;东郊、南郊污水处理厂已通水试运行,西郊污水处理厂完成75%;排查渭河干流入河排污口38个,泾河干流30个,正分类推进整治;排查出兴平市黑臭水体2个,正在编制治理方案;《再生水利用中长期规划》正在编制,长庆石化利用再生水项目已启动管网建设;整治饮用水源地突出问题30个;69家重点涉水企业出水水质全面达标。

  四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共4类10项。分别是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监管。目前,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和“无废城市”2个国家试点正在加快推进;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2.4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4.2%,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32.2%。

  五是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3类3项。分别是实施工业体系碳达峰和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高效集约低碳的城乡发展体系。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发挥生态环保对高质量发展倒逼、引领、促进作用,稳经济守底线促发展“五项行动”,进一步简化审批方式,优化执法方式,做到无事不扰。出台第2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责任清单》,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主动服务项目建设。对省市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专人负责、跟进服务、推动落地。

  六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共4类4项。分别是渭北“旱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保护和恢复。上半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矿山治理18.1平方公里,“绿盾”行动36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湿地保护率达到39.69%。

  七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共3类5项。分别是健全环境治理法规政策、环境治理监管、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环境治理能力建设,试点将秦都区、渭城区环境监测站整合为区域站,创新开展“六查八看两记录”和点穴式执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次,检查企业3600余家次,发现查处问题120个,形成有效震慑。统筹推进“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平台、生物质视频监控二期项目建设,推动环境监管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五、专班组成及职责

  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市推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宣传报道、执纪问效4个工作组。专班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负责市生态环境立体改善工作的统筹谋划、推动落实。

  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立体改善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作为主责部门,我们将带头贯彻落实《方案》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扎实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标本兼治、攻坚克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咸阳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谢谢大家!

  咸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李春:

  今天的媒体通报会到此结束。感谢各新闻媒体朋友的支持和参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原文链接:http://sthjt.shaanxi.gov.cn/dynamic/city/2022-08-24/812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