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惠景区 > 正文

业内人士聚焦长城文化遗产 呼吁扩大长城保护“朋友圈”

时间:2022-08-17 22:50:05   来源:  作者:   点击:

  

  

  行走长城30余年的董耀会以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等角度,讲述长城保护与利用 大同市委、市政府新闻中心供图

  

  “立足于当代社会,我们保护长城是为将宝贵的长城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保护长城就要保护它的全部,不仅是物质形态的长城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长城文化,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8月15日如是表示。

  当日,以“塞上长城融合大同”为主题的大同长城论坛在山西大同举办。其间,多位业内人士聚焦长城文化遗产,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为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

  论坛上,行走长城30余年的董耀会以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等角度,讲述长城保护与利用。他表示,中国人修长城是要建立起农耕与游牧交错地带秩序,是为了和平。“长城内外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是长城内外各民族的共同追求,也是世界人民的追求。”

  如今,中国多地正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董耀会提出,做长城文化的时候,当地要多方合作发力,好好考虑如何承担起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让文化好玩,让旅游有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长城保护和利用。”

  

  

  以“塞上长城融合大同”为主题的大同长城论坛在山西大同举办 大同市委、市政府新闻中心供图

  

  “各地长城尚有相当的资源及其价值还未揭示,蒙尘的遗产细节能够揭示历史场景,亟待保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哲表示,跨地域的联合研究、保护、展示是必然趋势。

  其间,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市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王源以偏关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例,介绍在保护长城的前提下,如何利用长城。偏关县具有“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美誉。老牛湾——平型关长城风景道项目已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

  王源说,偏关长城体系完备、体量大、地区分布广,保护难度很大。当地在长城沿线分段配备长城保护监管员,同时培养本地志愿者,成立长城学会,不断扩大保护长城队伍。“我们不仅要做长城的守护者,更要弘扬长城精神,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杨佩佩)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sxdt/202208/t20220817_695190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