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推荐 > 正文

30小时、1元钱、340万人次的“云端”刷屏广东舞剧《醒·狮》来川“破圈记”

时间:2022-07-29 22:49:46   来源:  作者:   点击:

  

  ①《醒·狮》剧照。广州歌舞剧院供图

  

  ②《醒·狮》剧照。广州歌舞剧院供图

  

  7月19日晚,《醒·狮》团队紧急开会商讨下一步如何做好直播演出。四川大剧院供图

     

  “疫情之下,演出行业需要的是抱团取暖、同舟共济,支持《醒·狮》!”“不能让别人白来,要带更多好戏来成都哟。”7月21日,一张张《醒·狮》海报刷屏了朋友圈,在四川网友的“扎起”下,来蓉参加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的广州歌舞剧院舞剧《醒·狮》,当晚在四川大剧院无观众演出,为四川带来了一场特殊的云上直播。

  7月19日晚,《醒·狮》团队接到通知,因成都突发疫情,7月20日、21日两场线下演出被取消。但令大家意外的是,短短30小时,舞剧《醒·狮》“破圈”,全国340万人次观看,140万云端网友点赞,还有5.38万余条转发和评论,相关话题登上全国微博高位热搜。“云端”《醒·狮》成为一个戏剧圈内令人瞩目的现象级事件,而这场舞剧的票价仅售1元。

  □陈秋萦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婷

  1块钱,演不演?

  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中,有两位少年,面对爱恨情仇、国家大义,由分而合,不屈不挠。《醒·狮》以“醒”为神、以“狮”为形,是中国第一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舞剧。这部戏曾摘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在豆瓣斩获8.9高分,其舞蹈语汇萃取了大量岭南文化。

  2018年《醒·狮》首演以来,已在全国巡演了100多场,甚至还有粉丝全国追剧最多已达到20刷,但《醒·狮》并没来过成都,因此其成都站展演令不少观众都很期待。

  也正是为了不辜负大家的热情和期待,7月17日,广州歌舞剧院院长、舞剧《醒·狮》艺术总监、总导演史前进带着88人团队一到成都,就紧锣密鼓展开两天两夜的装台和联排。不料,7月19日晚,团队在彩排后接到最新防疫要求,为确保观众安全,剧院需要关闭,这意味着第二天的演出,观众不能入场。遗憾之余,四川大剧院总经理刘传给团队提出新尝试:“能否进行线上演出呢?”这种形式对团队来说并不陌生,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版权若是通过直播流出,对演出经营者后期巡演来说,是一种直接票房损失。史前进没有过多犹豫,他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模式,于是和刘传一拍即合:“不想让观众失望,那就线上演吧!”

  接下来是具体细节。刘传一直认为,文化是用来惠民的,但同样也是有尊严的,于是他没有选择过高的线上观演价格,也没有让演出完全免费,最终“拍板”决定收取象征性的1元门票,让大家进入演出直播间。“这是从0到1的一个抉择,1元也代表着我们四川演艺人、广州歌舞剧院对演出、对观众的一心一意。”刘传说道,越来越多的演出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未来四川大剧院也会根据剧目的具体情况,开启云端剧场,邀大家线上欣赏国家级优秀作品。

  7月20日下午4点,团队决定线上直播。至此,原本舞台下1479个观众座位,变成无尽的虚拟网络空间。也正是这1元钱,成了此后《醒·狮》破圈的关键元素之一。

  30小时,谁在接力?

  7月21日一大早,四川人艺工作人员孟意鸣醒来就被岳母问道:“有个《醒·狮》可以1块钱看直播,你晓得不?”他一看朋友圈,他的家族群、小区业主群也因为《醒·狮》活跃起来,自己亲戚都比自己转发还快10分钟。

  而另一边,四川大剧院工作人员郝好也突然接到来自朋友圈长辈的叮嘱:“不能让人家白来,希望以后他们带更多好剧来成都哟!”

  配上《醒·狮》的演出预约海报,其中转发最多的文案是:“广州歌舞剧院的《醒·狮》,原本在四川大剧院上演,但因为疫情最终还是取消了。不过剧组人也来了,台也搭了,最终决定今晚7点半继续演出,线上直播,门票1元,疫情之下大家都太不容易了。”

  在四川人民剧院工作人员龚奕丹看来,“《醒·狮》朋友圈转发语看起来平平无奇,只是介绍直播的来龙去脉,实际上达到了大众心理的共情作用。剧组抵达成都,完成装台,无论演出是否进行,成本已经花出去了。而主办方和剧组最终选择转战线上,坚持完成演出,以公益性的低票价向大众放送。这件事就好像剧本一样,有高低起伏,还带有一定的英雄主义色彩。”

  当然这条文案,在舞剧《醒·狮》编导钱鑫看来,显得有点“悲情色彩”了。但正是这条文案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如今已经找不到这条文案最初的编辑者,但不少人抱着一种“1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心态,为《醒·狮》在朋友圈摇旗呐喊,形成一种“刷屏”之势。

  巴蜀笑星钟燕平在朋友圈里转发支持《醒·狮》:“疫情当前,演出不易,既来成都,理当支持!”获得不少人点赞,她代表着一群不拆台、讲义气、要“扎起”的四川人。

  有的转发源自同行的欣赏,四川师范大学舞蹈教师袁媛说,这部戏是业内有口皆碑的优质作品,对舞蹈的热爱和坚守,让我们彼此之间有种力量和默契。还有行业不易的共情,来自宜宾的文化工作者朱为说,希望在疫情下同行们一起相互支持前行,抱团取暖,切磋学习。

  当然,更多的还是粉丝的支持,让四川刷屏变成多地刷屏。《醒·狮》全国巡演百场一直保持着高票房,拥有一批忠实粉丝,成都戏剧爱好者刘澈在《醒·狮》一确定档期就买了票,无奈遇上两次延期。“然而这一次,团方和四川大剧院决定对着空旷的剧场做一次现场直播,让我们一起在直播里,看小狮子代替我们检票入场。”

  大规模的转发从朋友圈“燃”到微博,青年作家桑格格,香港金像奖董事局成员陈嘉上等都争相转发,最终令戏剧人都没有想到,不到两天时间,舞剧《醒·狮》线上“破圈”了。

  340万人次,欠门票了吗?

  7月21日演出前,团队经过了一天的直播联排,努力调试好机位、字幕、镜头等细节,与直播团队深度沟通,准备以最好的精气神迎接直播。开演前不到半小时,《醒·狮》预约页面的关注数已经接近100万,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龙少饰演者依力凡觉得很振奋,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因为日常演出,舞台与观众席较远,现场直播演出,摄像机与演员可以说是零距离。“这对我们的戏剧表演及张力就更有要求了。开演前,史团还跟我们说,面对全网的关注,希望大家能够顶住压力,照常发挥。”

  7点20分,一头红色小狮子可爱地摇着头,口里叼着《醒·狮》的演出节目单,兴致勃勃地来到剧场门口,路过核酸检测点,走向剧场。当晚7点30分,跟着小狮子的步伐,网友们来到《醒·狮》舞台幕布前,开启线上观演。

  对于带领线上观众扫场所码、取票步入剧院现场的“小狮子”,网友“何某Wing”笑道,“很有进场仪式感啊!哈哈哈!”“好心动那个狮子手偶!”网友“静媛emily”也认为,“狮子手偶带领入场,有种VR看剧的感觉。”

  线上观剧,屏幕两隔,却丝毫不影响观众热情。大幕开启,《醒·狮》上演,随着表演的持续进行,不断有观众进入直播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它象征着一种民族觉醒。”史前进介绍,舞剧中融入大量广东本土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性表达。演员为了学好《醒·狮》中的南拳,拜全国武术冠军为师苦练3年。舞剧把故事背景放在三元里,也是基于历史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时代背景。舞剧中的黎家狮,与电影《黄飞鸿》中的佛山醒狮一脉相承。

  “我想不少人看完这部剧,会点燃和唤醒心中的武侠情怀。”钱鑫也是看着武侠剧长大的,他觉得这些记忆渐渐远离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但依然动人。为了把舞蹈建立在扎实的传统文化之上,编导们专门找来“武术拳谱”,开始南狮“习武”。

  截至演出结束,在线观看人数已从晚上7点30分的166万余人次飙升至340万人次,不断有观众点赞刷屏。隔着时空,广东和全国的粉丝也在接力,表达着对《醒·狮》的支持,很多粉丝看完直播后说:“我们欠《醒·狮》一张现场观演的门票。”“如果下次《醒·狮》到成都,我们一定要走进剧场,把掌声献给所有的演员,向他们表达最好的感谢。”

  声音

  蝴蝶效应里也有“必然性”

  最终,直播投入2万元的《醒·狮》,收获340万人次的关注。7月21日《醒·狮》演出前,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在朋友圈里留言判断:“预感会火。”

  在罗怀臻看来,《醒·狮》的“破圈”看似一场蝴蝶效应,但其实这部剧能成为一个现象、一个话题、一个转折,其中也有这部剧本身的口碑、燃、青春的元素为基底,容易让人“入戏”。更重要的是,它让大家开始思考,线上演出是一种疫情下的权宜之计,还是应该积极地成为一种全媒体传播的多样化剧场方式,成为现代戏剧传承的一部分。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马长虹认为,四川大剧院此次推出的“1元线上观舞剧”是一种“突破”。“线上也能感受到爆款演出带来的心理的蹦迪。”今后人民群众在精神和艺术上的追求会催生出更大的文化市场,《醒·狮》和《只此青绿》的成功,正显示出这种趋势。新的业态总会出现,敢于在蓝海中寻求创新与突破,无限靠近实践,才能在天时地利人和中,让如同《醒·狮》一样的“多方共赢”成为常态。

  从舞蹈方面来看,四川省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车晓夏认为,《醒·狮》无论群舞部分还是独舞部分,均充满了较强的阳刚之气。让观众在感受艺术审美的同时,带来强烈的思想震撼和视觉冲击。再加上女主朱瑾慧的艺术感召力,以及明星效应,也为该剧的成功加分。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2/7/29/91e407d9b6974b5bae5bb25876f2e34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