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非遗魅力 将诗传向远方甘肃省非遗传播工作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时间:2021-03-30 19:51:19   来源:  作者:  点击:
2020年,甘肃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着眼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非遗宣传展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黄河流域非遗传承弘扬等重点任务,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狠抓落实,社会反响热烈,非遗传播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显著。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显非遗人责任担当
通过陇上非遗公众号,刊发《致全省广大非遗工作者的一封倡议书》《陇原非遗传承人好样的,抗击疫情不缺席》等文章30余篇,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知识,号召全省非遗工作者及非遗传承人群做好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防护,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疫情防控。组织各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传承人,创作了一批艺术形式多样、水平较高的非遗抗疫主题展演视频和作品,用非遗作品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宣传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等先进典型,将非遗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激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作更多抗击疫情的非遗作品,2020年3月份,提前发放了58名国家级、45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补助经费,涉及资金342万元。
精彩亮相全国舞台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2020年9月24日至9月29日,组织部分优秀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在青海西宁举办的黄河流域刺绣大展。10月,选送临夏花儿和哈萨克原声民歌共5个节目参加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荣获了1金、2铜的好成绩。选派环县道情皮影戏、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制作技艺、兰州太平鼓、兰州羊皮筏子、裕固族服饰、西夏泥活字印刷术等8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展演、展示,充分体现了甘肃省非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非遗走近大众,贴近生活。
线上线下非遗展播传统文化一览无余
紧扣“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活动主题,广泛征集并遴选甘肃省各市(州)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拍摄的优秀非遗影像视频作品,分传统体育、传统医药、餐饮、非遗助力抗击疫情、其他等五个专题,于6月1日至20日期间,在陇上非遗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上同步播出68期,受众阅读量达到30多万人次。同时,甘肃省各市(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线上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了甘肃省各地优秀非遗项目魅力,努力推动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深入挖掘资源优势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持续放大文化和旅游综合效应,深入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模式,推动大量的非遗产品结合旅游开发拓展市场渠道,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产品销售专柜、开展研学体验等方式,充分发挥旅游的平台效应,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精准扶贫。甘肃省四条主题旅游线路荣登全国100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之列;9月10日至9月13日,在全国乡村旅游和民宿工作现场会召开期间,组织举办甘肃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甘肃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讲好甘肃非遗故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今后将积极参与各兄弟省区市举办的各类沿黄河流域非遗展演展示和非遗传播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黄河文化保护意识,完成“甘肃非遗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门户网站、“微游甘肃”“陇上非遗”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以及各大媒体平台,对甘肃省黄河沿线及黄河主题非遗项目、非遗保护成果进行大力宣传报道,讲好黄河故事、非遗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文链接: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gs/202102/t20210201_921184.htm
最新信息
- 2020-11-26 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是非...
- 2020-11-26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2020-11-26 响沙湾旅游景区响沙湾地...
- 2020-11-26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
- 2020-11-26 说到河北,大家比较熟悉...
- 2020-11-26 山西地处太行山以西,故...
- 2020-11-26 寒冷冬季的来临,却抵挡...
- 2020-11-26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