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服务 > 正文

破解“一山多治”难题:庐山管理体制进入“市局合一”时代

时间:2021-03-30 20:44:19   来源:  作者:   点击:

  

  说到庐山,许多人想到的便是苏轼笔下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因其历史文化资源的唯一性、稀缺性、独特性、罕见性,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庐山的保护与发展。2020年8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庐山市调研时表示,要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担当实干,山上有序疏解、彰显特色,做亮耀眼明珠,山下连点成线、精美呈现,串起美丽珍珠,擦亮“庐山天下悠”品牌。

  近几年,如何扩大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庐山管理者面临的难题。2019年,庐山旅游门票收入分别为武陵源的35%、黄山的42%、九华山的61%。此外,庐山景区对门票收入依赖严重,门票收入占总营收的六成左右,而黄山、九华山仅占两三成。与江西省内其他山岳型景区相比,近五年,庐山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为15.83%,分别比三清山景区少1个百分点、比龙虎山景区少8.31个百分点。

  是什么阻碍了庐山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一山多治”是问题关键。2005年,全山30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分属庐山管理局、星子县(现县级庐山市)、庐山区(现濂溪区)和九江县(现柴桑区)管理,形成了“一山四治”格局。最多的时候,庐山曾经“一山六治”,存在涉山单位各管各块,各类业主竞相杀价、恶性竞争的情况,庐山旅游业发展陷入困境。

  为解开庐山旅游业发展的“镣铐”,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020年12月,庐山“市局合一”管理体制正式运行,标志着庐山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协调组组长刘强表示,近年来,庐山管理体制改革破解了一些难题,实现了市局合一、并轨运行,富有成效,但这只是个开局,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

  事实上,这些年,庐山管理体制改革从未停步。2016年,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推进缓慢,存在旅游项目建设难落实、旅游行政管理多体系、山下旅游资源利用不足、山上旅游企业整合困难等问题,改革合力难以形成。

  基于此,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10月印发《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庐山管理体制“四化”改革目标,即要实现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发展、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目前,“四化”改革目标扎实推进,统一管理、统一班子、统一机构、统一财政“四统一”基本完成,集团化发展、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有序推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熊伟表示,2020年,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山上和山南各景点的品质,让每一个旅游景点都做出特色、做成精品。“同时,我们做到了统筹规划、整体宣传,并切实解决游览交通难题,开通旅游专线公交车,让游客能够享受实惠又便捷的旅游交通。”

  围绕“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再创庐山新辉煌”的目标,庐山出台了旅游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挖掘庐山“人文圣山、世界景观、避暑胜地、牯岭小镇”四大特质,激活庐山“名山、名湖、名人、名墅、名茶、名泉”六大优势,进一步叫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到2023年,实现“3311”目标,即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三年累计投资达300亿元,年实际购票人数突破300万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2021年元旦假期,庐山风景名胜区主打“悠然庐山、南国雪韵”冬季冰雪牌、跨年旅游牌,新年旅游迎来开门红。假日期间,庐山市共接待游客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其中庐山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3.3万人,同比增长171%。

  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庐山市委书记李甫勇表示,庐山将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路径,以融合发展为导向,持续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当前,山上正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国有资产、旅游经营、服务体系,提升牯岭镇风貌、基础设施”为抓手,山下正以“旅游、城市、土地、温泉等八大资源整合”为抓手,实现山上山下融合发展。

  目前,江西正在组建庐山旅游发展集团,力争到2023年实现庐山旅游上市。江西将以推进庐山旅游上市为牵引,坚定走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路子,努力把庐山打造成江西省旅游的龙头、全国旅游的标杆、世界旅游目的地。

  对于各级政府如何更好促进景区体制改革,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曹国新表示,应具备足够的“企业家精神”,不断探索旅游资源管理权落实和经营权转让的创新模式,让旅游资源管理权始终处于有效运行、不出纰漏的状态,同时让旅游资源或旅游项目经营权始终保持便于转让、具备充分流动性的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充分竞争。(周晨)


原文链接: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jx/202102/t20210205_921335.htm

投稿服务|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