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管理 > 正文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2021年度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情况的通报

时间:2022-02-26 00:04:27   来源:  作者:   点击:

  

  各市人民政府: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固体〔2021〕20号)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的《2021—2025年度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我厅于2021年11月至12月组织人员对全区14个设区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了评估。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评估总体情况

  根据《方案》要求,本次评估对各设区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了评估,全区现场抽查评估共计141家企业,其中危险废物产生企业87家,占全区产废工业企业约7%,危险废物经营单位54家,占全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34%;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抽查评估达标76家,基本达标8家,不达标企业3家,总体合格率为93.8%;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抽查评估达标46家,基本达标8家,无不达标单位,总体合格率为95.6%。全区14个设区市考核评级:除河池市为B外,其他13个市均为A;全区14个设

  

  区市抽查评估合格率:危险废物产生企业除河池市、贵港市、崇左市低于90%外,其余11个市均高于90%,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抽查评估合格率均高于90%(抽查企业评估情况及各市得分情况详见附件)。

  从检查情况看,各设区市基本按照《方案》要求,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订工作方案、明确部门分工、建立工作机制,推广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纳入对县(区)的绩效考核,指导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要求。大多数企业能基本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执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登记、建立管理台账、运行转移联单、开展人员培训、制订应急预案等各项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危险废物产生企业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未按照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要求制定责任制度,部分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对危险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熟悉,管理计划内容填写有误或内容表述不清,危险废物产生、入库、利用处置等各环节台账数据的逻辑关系不清,存在申报登记、台账记录、转移联单数据不一致情况,甚至部分环节未建立管理台账,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流于形式,信息公开内容不齐全。如广西隆林利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崇左利而安化工有限公司、来宾市盛汉皇朝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存在此类问题。

  二是部分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漏项。部分企业未结合生产实际,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评文件,对产生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全面梳理,未将生产过程产生的所有危险废物纳入管理。如广西双利铝业有限公司的除尘灰及废除尘布袋,藤县德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废槽液、槽渣、废活性炭和废弃包装物,贵港众兴氧化锌有限公司的高氯重金属废渣(氯块)等均未纳入危险废物管理。

  三是部分企业危险废物贮存管理不规范,存在环境隐患。部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环评手续不齐全,贮存场所“三防”措施和分类分区不到位,存在环境隐患。如河池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固化飞灰贮存设施无环评审批手续,贮存库防渗漏设施不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四是部分企业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无环评手续或未按照环评要求开展利用处置活动。部分企业擅自建设、运行危险废物自行利用或处置设施,未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对设施污染物排放开展环境监测,相关利用处置台账记录不全。如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次铝灰利用设施无相关环评手续,未申报一次铝灰产生、利用情况;来宾银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灰渣返回电解系统无环评手续;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危险废物自行利用设施未开展环境监测;光大环保能源(玉林)有限公司等生活垃圾焚烧企业飞灰稳定化跟踪检测分析管理不到位。

  (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问题。

  一是多数危险废物收集单位经营不正常,管理能力不足。目前废铅蓄电池和废矿物油收集规模均远远超出各辖区危险废物收集需求,各收集单位实际经营量普遍较少,运营困难,部分原有管理技术人员流失,管理能力不足。如防城港市康超再生物资有限公司、钦州复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湘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收集单位无废矿物油闪点的入场分析能力;广西聚睿天合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铅蓄电池贮存库维护不到位,厂房腐蚀严重;贺州市湘顺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出库无磅单,废铅蓄电池误填为自行利用等。

  二是部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运行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未按照相关标准接收处置危险废物,存在一定环境风险,如河池现代环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接收大量的高砷废物,填埋处置风险高。部分企业利用处置设施的日常生产记录不全,如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设施维护记录显示工况变动大,未注明原因;钦州市时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医疗废物焚烧企业炉渣热灼减率未按标准要求定期检测;梧州市梧源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等医疗废物蒸煮企业超规模运行处置,运行管理水平低,环境风险大。

  三是污染防治设施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经营单位对自产危险废物的管理不重视,申报缺项漏项,各环节管理台账记录不规范,如广西龙飞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新产生的废盐未建立管理台账,未及时申报污泥、活性炭、焚烧飞灰、废盐、废滤布袋、废劳保用品等自产危险废物产生处置情况。另外,部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日常运行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监测项目缺漏或频次不足,监测工况不清,部分监测结果超标,如河池市安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破碎车间废气排口臭气浓度监测结果超标。

  四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废矿物油综合利用等企业运行负荷及处置效能低,市场、生产、技术难以统筹,安全环境风险大。

  (三)危险废物环境监管问题。

  检查发现,部分地市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未按时限要求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按期解决或跟踪整改结果,如南宁、柳州、梧州、北海、百色、河池、来宾等市;二是未及时通过信息系统报送危险废物经营情况,如柳州、北海、防城港、百色等市;三是未对辖区不少于20家已批复的重点行业涉危险废物经营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复核,如南宁、柳州、桂林、玉林、河池、来宾、钦州等市;四是未推动地方政府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评估及设施运行情况评估,如梧州、玉林、崇左等市;五是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核把关不严,如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河池等市;六是固体废物管理技术支撑不足,专职人员少,如崇左、河池、防城港等市。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各市要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要针对我厅今年规范化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完成时间表,一件一件抓整改落实,确保整改措施全部到位。限2022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并向我厅报送整改完成情况。我厅将适时对评估不达标和基本达标企业进行后督查。

  (二)严格执法,强化处罚。各市要严把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监管两道关,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各地要将查处违反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作为执法行动的重要内容。要将危险废物交由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无经营许可证非法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按许可证规定的种类、范围、规模经营危险废物,不执行转移联单制度等违法行为作为监督管理重点,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涉嫌犯罪的,要按照“两高”司法解释,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对非法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事件,各地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根据有关线索迅速查处,严厉打击。

  (三)严控项目盲目扩张,推进设施升级改造。各市严格控制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废矿物油综合利用能力过剩的设施建设,淘汰工艺落后及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的设施,有序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扩能升级,逐步补齐砷渣等利用处置短板,有效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四)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建立闭环管理体系。推进企业加强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的信息化能力建设,建立危废管理电子台账,建立台账、联单和出入库单紧密衔接、危废流向可追溯的管理档案,形成危险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确保环境安全。

  附件:1.2021年各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结果

        2.2021年各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抽查合格率统计表

        3.全区2021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情况表(产废单位)

        4.全区2021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情况表(经营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2021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fxxgk/zfxxgkgl/fdzdgknr/hjglywxx/wrfz/t110880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