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紧盯四大类任务,确保渤海攻坚战圆满收官
时间:2022-02-25 23:05:54   来源:  作者:  点击: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全力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对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取得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至关重要。2018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来,辽宁多措并举,部署落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建设”四大类21项攻坚任务。
四大类任务,取得了哪些成效?
污染防治类,以查排口、控超标、清散乱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上半年,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79.6%,满足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确定的优良水质达到75%的目标要求。渤海13条国控入海河流无劣五类水体,水质均为四类以上。国家确定的4个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目前稳定达标排放。68个“两类”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已完成。沿海各市编制完成了入海排污口监测方案和溯源方案,启动渤海入海排污口溯源工作。沿渤海各市均已完成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方案立项工作,推进沿海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升级改造。推进沿渤海城市完成现有船舶改造,依法限期淘汰。截至目前,2019年发现的37艘不达标船已整改完毕。港口、船舶、养殖活动及垃圾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沿海六市完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的划分;“海上环卫”工作机制、沿岸原油码头、船舶等重点风险源检查制度基本建立。持续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养护,逐步恢复渔业资源。上半年,我省在渤海辽东湾、黄海北部放流中国对虾48亿尾,达到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提出的45亿尾的目标要求。渔船“双控”工作已于2019年底提前完成,全省累计减船转产渔船3100艘,与2017年相比削减15.3%,压减功率15万千瓦与2017年相比削减15.9%,已达到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比2017年削减10%以上。
整治修复类,以守红线、治岸线、修湿地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推进海岸带清理整治工作,沿渤海五市已完成全面排查非法占用生态红线的围填海项目,目前正根据排查情况结果制定拆除方案。加快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截至目前,我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14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展施工,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和锦州市大凌河口生态修复项目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加快推进盘锦“蓝色海湾”整治修复项目,目前共平整养殖池塘615个,面积约2.7万亩,拆除养殖设施池塘约580个,面积约3万亩。
风险防范类,以查源头、排隐患、防风险为重点,强化风险管控。沿海各市全部启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政府环境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其中,葫芦岛市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盘锦市正在组织编制中,大连、锦州、营口三市已完成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招投标工作。全面加强和提升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全省海域的生态灾害预测工作,预测辽宁省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及集中时段,并在大连、丹东、盘锦和葫芦岛市开展赤潮灾害的常规监测,在兴城开展了水母灾害监测,全省海洋生态预警处置机制初见成效。
体制机制建设类,以抓基础、建机制、严监管为重点,强化能力建设。优化整合海洋环境监测站位205个,网格化监测布局基本形成。开展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近岸海域水质监测、重点入海排污口周边海域水质监测、重点环境风险源周边海域水质监测、滨海浴场水质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和海洋垃圾监测等监测工作。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上半年我省渤海未审批围填海项目,自然岸线零占用,统计渤海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35.04%,满足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确定的不低于35%的目标要求。编制完成了《辽东湾湾长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完成了辽东湾湾长制管控单元划分、问题诊断,明确了湾长制工作目标、湾长制组织体系架构、湾长制工作制度等内容。
渤海攻坚接下来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做?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和沿渤海各市,按照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要求,决胜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确保今年圆满收官。
一是实施辖区内国控入海河流总氮超标治理,组织制定总氮削减方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遏制总氮浓度上升趋势。二是加快推进水、海洋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巩固入海河流治理成果,确保年底前13条国控入海河流稳定消灭劣五类水体,渤海优良水质稳定达到75%。三是完成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建立入海排污口名录。编制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推进部分整治工作。四是实施好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工业直排污染源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实施2020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打击各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五是加快标准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年内出台《辽宁省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印发《辽东湾长制实施方案》,探索建立渤海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原文链接:http://sthj.ln.gov.cn/hjgl/hysthj/hyzhzl/202007/t20200710_39049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为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
- 2020-07-23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
- 2020-07-23 “为什么要改?因为群众...
- 2020-07-23 “游客驿站”内厕所无异...
- 2020-03-04 笔者获悉,为保护峨眉山文化...
- 2020-03-04 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
- 2020-03-04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
- 2020-03-04 笔者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