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丨探寻生物多样性—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2-02-25 22:45:09   来源: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开展“助力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2021年全区环保公益项目征集资助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环保志愿者和环保社会组织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力量和生态文明理念薪火相传的播种者。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响应,踊跃参加。经广泛发动、地方推荐、自主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最终将来自全区的10个环保公益项目确定为资助对象。近期,本栏目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对获资助项目予以展示推广。
探寻生物多样性—走进锡林郭勒草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丰富自然生态教育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宣教中心的支持下,锡林郭勒盟锕锷铱公益环保志愿者协会于2021年5月至9月开展了探寻生物多样性自然之旅,带领广大青少年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首先,同学们通过观看宣传片大致了解了保护区的概况。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温带典型草原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唯一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草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同学们通过观看宣传片了解保护区概况
在自然教育导师引导下,孩子们参观了保护区动植物标本展览馆,认真聆听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讲解,认识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明白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老师给学生们讲解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分布概况
自然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保护区,在森林中进行植物观察,并让孩子们将观察到的植物画下来制作成自然笔记。
走进保护区,在自然里观察树木植物
学生们走进白桦林,了解丰富多样的草原乡土植物,从体验、感受和情感方面,加强了与自然的链接,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到了多样的生物,加深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为热爱自然环境、提升环保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导师通过自然讲解、游戏互动等形式与孩子们进行分享
“我在保护区看到了天鹅、鸿雁......”、“我认识了槐树和杨树”、“杨树叶做书签真好......”、“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的动植物......”、“我喜欢在大自然里上课”……在自然课堂上,孩子们分享着感受并踊跃回答着自己所了解的自然知识。
导师、讲师们通过互动游戏、自然观察、知识讲解等环节普及鸟类、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知识、生物多样性知识,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了解和学习家乡的生态系统,领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更需要在自然课堂中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美丽校园”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更广泛地唤起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倡导大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呵护人类家园。
原文链接:https://sthjt.nmg.gov.cn/zjhb/xcjy_8153/sthjxc/202201/t20220121_19980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本报北京7月19日电 ...
- 2020-07-23 7月16日,辽宁省文化...
- 2020-11-27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
- 2020-11-26 为充分展示长治市在全面...
- 2021-03-31
- 2021-03-31
- 2021-04-20
-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