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点评 > 正文

加强西宁文化遗产系统性整体性保护

时间:2024-08-20 03:22:36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西宁市文旅广电局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强调结合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等决定部署,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乘势而进、取实而为,交出高质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西宁答卷。

始终坚持以保护“铸魂”

   近年来,西宁市先后出台《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西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理顺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制度及评审程序,完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从保护和传承两头发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3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18人,各级各类非遗工坊65家。积极开展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大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力度,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青海传统村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明长城、沈那遗址、上孙家寨遗址等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力度,促进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

始终坚持以传承“聚力”

   推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推出慕容古寨、丹噶尔古城等一批非遗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积极打造非遗研学游、体验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加强对湟源排灯、河湟皮影等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提升“老字号”文化品牌。深挖非遗资源,举办花儿演唱会、社火巡演、非遗美食季等特色活动,推动非遗贴近生活、走进群众,增强非遗生命力和影响力。依托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品牌活动,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深化交流合作,赴南京、武汉等友好城市举办“河湟遗韵”等为主题的文物展、非遗展,加强青海消费帮扶南京生活体验馆、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南京销售展示设计中心、南京老门东非遗传习馆青海非遗文化体验馆等阵地建设,鼓励支持本地文化遗产“走出去”,提高西宁文化遗产知名度和影响力。

始终坚持以创新“增能”

   加强西宁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持续打磨推广《河湟》等一批反映历史文化、人文典范、地域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力作。探索“文化遗产+剧目”等新颖形式和内容,创排更多反映时代主题,展示弘扬河湟风采的优秀文艺作品。依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小高陵红色旅游景区、宏觉寺等红色资源,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针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馆藏珍贵文物等重要资源,通过三维重建、AR呈现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文物数字资源,高质量提升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社会力量与文物博物馆合作,积极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广运用西宁市“图文博美”公共文化数字平台,不断丰富“看展览”“赏非遗”“观藏品”等板块内容,加强文化遗产数字化大众化传播。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dffc/228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