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景区 > 正文

红色乡村的“出圈”之旅 左权县桐峪镇桐滩村文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4-08-16 23:33:14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一封来自桐峪1941博物馆的邀请函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左权。

  作为左权文旅产业的核心区域,桐滩村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的历史厚重与桐峪1941小镇的现代风情相融合,依托壮丽的太行山水资源,绘就“红绿交织”的乡村振兴画卷,敞开怀抱邀请游客开启一段穿越历史与自然的红色文化之旅。

  隐隐青山中,红色景点、特色民宿点缀其间,顺着一湾碧水蜿蜒漫溯,很难想象,这个曾经偏僻的小山村,如何以红绿融合的“交响曲”,打破了革命老区的寂静。近年来,桐滩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率先进行环境综合整治,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革命老区的光辉历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

  桐滩村将环境整治作为“先手棋”,把桐峪1941小镇景区化环境治理机制引入村庄治理,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截至目前,完成厕所改造530座,并投资6万元对现有的4座公厕进行标准化改造;投资3700万元实施“大市政”项目,因地制宜铺设地下管道;率先试点引入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和技术,自动识别垃圾类型,逐步探索清洁高效的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通过“景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群众的居住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图景绘制成型。

  “通过这几年的整治,村子跟变了个样似的,路宽了,景美了,走在街上心里也敞亮了。村里人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村民们围坐在村里的老树下,满脸笑意,言语间都是满满的幸福。

  绿潮涌动,红色文化熠熠生辉。如何将红色资源巧妙地融入发展大局,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成为桐滩村的关键一跃。

  正值暑期,前来桐滩村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桐峪1941博物馆、太行山水艺术馆也迎来了大批研学团队。

  “听说桐滩村有红色研学项目,所以特地带着孩子来玩,让孩子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来自榆次的游客陈敏告诉记者。令她感到惊喜的是,村子里红色氛围浓厚,桐峪1941小镇里的新青年印刷社、三三学堂、鸡毛信交通联络站等景点里能看到很多红色故事,“在这里能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真是不虚此行,也让我们对红色旅游有了新的认识。”

  桐峪1941小镇项目作为桐滩村的红色旅游瑰宝,匠心独运地复原了1941年的桐峪风貌,全面融合民国元素、山水元素、抗战元素、桐峪元素,形成从小镇生活体验到红色文化、再到民主新生活区的完整故事脉络,带领游客切身感受革命历史文化,让游客仿佛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自去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桐峪1941小镇已引入商铺23家,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实现增收。

  “不出远门,就能在潺潺水边,听鸟声萦绕,享受惬意时光。吃饱喝足,还能在充满红色底蕴的村头巷尾走走逛逛,这个假期特别让人难忘。”结束这次周末行,陈敏在朋友圈发出感慨。

  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拓宽产业链条,桐滩村还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51户回迁安置房被改造成了特色民宿,形成了集中连片的民宿基地,成为游客休憩放松的理想之地。同时,通过建立“党支部+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带动51户200余人实现增收,让民宿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游革命遗址、观烈士展馆、听先辈故事,红色记忆历久弥新;住特色民宿、赏繁星烂漫、伴花香入眠,美丽乡村返璞归真,文旅融出新天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桐滩村‘出圈’的基石。”桐滩村党委书记申亚俊感慨道。展望未来,桐滩村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sxdt/202408/t20240816_96345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