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行业 > 正文

凉山把火把节打造为展示资源的窗口、拉动经济的引擎以“火”为媒 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

时间:2024-08-05 22:07:12   来源:  作者:   点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7月29日晚,凉山州西昌市航天大道东延线城市会场,近20万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将凉山火把节推向新高潮。

  以“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为主题,为期一个月的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正在凉山精彩上演,布拖、越西、普格、会东、盐源、西昌等地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也在陆续举行。

  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凉山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让火把节成为展示凉山优质资源的窗口、拉动经济的强力引擎。

  丰富节目+精彩活动 氛围感拉满

  7月28日晚,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西昌主会场开幕式在西昌市星月湖公园举行。在文艺表演环节,歌舞《五彩大凉山》、歌曲《自娱自乐》《远走高飞》、火技表演《红红火火新时代》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歌舞《七月火把节》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的美誉,已成为凉山提升对外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亮丽名片。今年的火把节,凉山州通过“1+16”的方式,为各地游客奉上一场集品文化、赏美景、尝美食、寻投资、求合作等于一体的饕餮盛宴。

  不只是西昌气氛热烈。7月19日,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第一把火,在普格县日都迪萨镇点燃,标志着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正式拉开序幕。此后几天,多地陆续开展系列活动。

  7月21日晚,火把之夜——2024年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传统节目汇演举行,此后该县开展的彝族银饰服饰展演,频频登上热搜,尽显民族文化之美。此外,多地开展的彝族传统选美活动,也成为对外展示彝族文化的一张美丽名片。

  民族风情+特色产业 吸引力放大

  7月29日,2024凉山彝族火把节西昌狂欢夜当晚,凉山民族体育场内,为期一个月、旨在用网络流量换文旅“留量”的抖音足球嘉年华凉山西昌站比赛迎来总决赛。最终,四合乡久洛队1比0战胜安宁镇凤凰村队夺冠。

  凉山以火把节系列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打造“五彩凉山·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特色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文旅吸引力不断放大。

  在位于大凉山腹地的美姑县,彝族传统文化保留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火把节期间,当地开展了非遗文化展览,展出传统手工艺、彝族皮胎漆器制作、彝族毕摩绘画等非遗项目,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当地还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彝文古籍保护与利用座谈会,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盐源县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在火把节期间,当地组织召开苹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该县明确,将持续补短强弱,巩固提升,不断放大高原苹果独特优势,力争今年苹果产值达32亿元,带动2万余户果农户均增收6.9万元。

  资源整合+项目牵引 新动能增强

  7月28日,2024凉山彝族火把节产业投资推介会在西昌举行,签约项目74个、总投资574.2亿元。其中,现场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209.1亿元。凉山州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凉山将竭诚为企业服务、全力保障企业在凉山放心投资、舒心生活、安心发展。

  凉山资源富集度高、组合性好,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凉山立足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数字智能“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更具凉山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火把节期间,各县市也纷纷以节为媒,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合作签约等活动。7月19日,普格县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暨产销对接会,与企业代表签约肉牛养殖等项目4个;布拖县在项目推介中,向企业分享了“布拖黑绵羊全产业链”等4个总投资额超8亿元的重点项目;越西县开展火把节专题招商引资推介会,推出中国大凉山食品产业园食品精深加工、玄武岩纤维及新材料膜生产等重点项目。

  部分县(市)还走出凉山开展推介。美姑县在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指导下,于7月17日在成都举行产业振兴投资推介会,成功签约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战略合作等3个项目;西昌市7月20日在重庆举行城市推介会,介绍今年火把节西昌市系列活动、当地下半年主要文旅活动及优惠政策等。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4/8/5/2643ae56e9a242039f05efec418dc6b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