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 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4-07-30 01:44:03   来源:  作者:  点击:
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 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本地优质文化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河湟文化”“文旅融合+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红色旅游”等模式,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把文旅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全方位融入文旅产业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聚焦发力。
传统文化交流润心 讲好民族广泛交往故事
依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着眼于民族广泛交往故事,成功创建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各级非遗393项,培育各级传承人518人,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宣传普及活动500余场次。成立市级河湟花儿名家工作室,编印《河湟文化》系列丛书,创排《河湟》《湟水河畔》剧目,讲好西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建成湟中河湟文化博物馆、湟源古道博物馆等文化阵地,推出《舞韵河湟—“一带一路”中的西宁文物展》《河湟印迹·西平安宁—高原古城变迁展》等主题展览20余期,发挥文物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作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交织融合 丰富民族全面交流资源
举办突出民族特色的西宁美食节,开展“西宁社火”“老爷山花儿会”“湟中民俗节”“湟源丹噶尔排灯节”等特色文旅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200万余人次。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强化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设施建设,建成西宁市群众艺术交流中心、河湟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为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向心力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基层开展“线上+线下”阅读及舞蹈、朗诵、乐器等全民艺术普及活动1000余场次,成立“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发展‘8+1’战略联盟”,组织开展“文化动车——丝路情·全国行” 、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锦绣中华·花儿与少年—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等区域文旅交流活动10余期,全面展示河湟西宁人文景观、独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着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红色文化凝心铸魂 筑牢民族深度融合根基
整合红色、乡村文旅资源,增加红色文化厚度,使“红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精心策划推出“宏觉寺—西路军纪念馆—小高陵红色旅游景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旅游线路2条,推进A级旅游景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及特色民俗文化基地建设,累计打造展现各民族文化特色的A级旅游景区13家,将区域内红色旅游景区及点位串联,集合周边精品民宿、特色美食、网红打卡地等元素,既让游客在这些线路上缅怀先烈,欣赏自然风光,体验独特的红色之旅,又发展“文体旅商”融合业态,实现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统筹融合、相互促进。青海藏医药博物馆《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展览》入选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演全国重点推介项目。
生态文化滋养精神 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聚焦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以“一芯”服务保障“一环多带”,积极打造“客源互送、要素流动、互利互惠”的合作发展新格局,以旺季带动四季、以四季支撑旺季为路径,加快建设集散、消费、产业、文化四个中心,推出“生态旅游专列”“生态自驾车旅游线路”产品,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辐射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在双向流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旅游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助力地方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dffc/224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11-26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
- 2020-11-26 福建,境内山地、丘陵面...
- 2020-11-26 安徽作为我国华东地区最...
- 2020-11-26 山东的旅游业是首屈一指...
- 2020-11-26 在众多的景区之中,A级...
- 2020-11-26 很多朋友沉迷于古老城市...
- 2020-11-26 江西,位于我国中部,是...
- 2020-11-26 山东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