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景区 > 正文

平遥:游在古城住在古村 盘活资源搞活经济

时间:2024-07-29 21:43:59   来源:  作者:   点击:

  

  仲夏时节,阳光如织。行走在平遥的广袤大地上,一步一风景,处处皆生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各具特色的村落建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一派古村焕新、融合发展的蓬勃气象。

  近年来,平遥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秉持“游在古城、住在古村”的发展理念,深度盘活112个古村落、80座古堡、农村古院落,推动旅游再升级,形成“城乡协同联动、星月交相辉映、功能多元互补”的文旅新格局。

  村村联动擘画美丽图景

  驱车前往平遥古城东南处,仅6公里,就来到了岳壁乡梁村。随着小火车轰鸣声响起,平遥老年大学一行50人驶入稻田公园,在田埂间穿梭,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摇曳,阵阵稻香扑面而来,瞬间把人们带回了童年。

  2022年,平遥县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梁村与西源祠村抢抓政策机遇,创新采取村村联动的发展模式,集中连片开发土地1000余亩,实施平遥源欢乐谷、稻田公园小火车等工程,布局打造稻田公园、游乐园、共享菜园、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同时,大力盘活闲置宅基地,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通过修复村内道路、翻修古寺古庙、开发特色民宿等,使文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如今的梁村和西源祠村,已经发展成为集休闲娱乐、观光住宿、农耕采摘于一体的高颜值平遥后花园、高标准休闲度假区。

  写生研学激发澎湃动能

  从梁村再往东南走,一个名叫水磨头的古村安静伫立。这里山水相映成趣,民居错落有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写生游玩。“这里风景秀美,原始村落遗迹保存比较完整,是写生的优秀选址地点。”不久前,内蒙古集宁央艺画室校长张瑾瑞就带领160余名师生在这里完成了为期3天的写生实践。

  水磨头村森林覆盖率高,村内有众多古宅遗存及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0年,水磨头村多方筹措资金1400余万元,整合利用闲置废旧宅基地,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内历史街区铺子底及众多古建进行修缮恢复,建成写生研学基地。去年,水磨头村启动“超山苑”红色生态民宿研学社项目,新建宿舍楼1栋、食堂楼1栋,改造教学楼1栋,共有高标准宿舍50间,可接待写生团队200人。据悉,今年已接待5000人,创收100万元。

  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随着暑期到来,在洪善镇新营村的盛丰生态园里,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种瓜点豆”、赶猪喂羊,在实践中体验耕读之乐、感受农耕文化。

  “和家里的宠物不同,这儿养的都是鸡、鸭、猪、羊这些家禽家畜,更加原生态、接地气,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动物习性、掌握饲养方法,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来自榆次的李女士说,今年新营村的生态园成了他们带娃出行的首选地。

  温室大棚种植园和萌宠养殖园是新营村“一馆、二园、三基地、四中心”产业布局中的一环。近年来,按照“调产促收、三产融合”的指导思想,新营村陆续建成以农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为主的乡村振兴馆,可同时满足300人至400人食宿学一体的农耕文化教育基地,以及马术训练基地、户外露营基地等。

  同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生态餐饮中心、艺术展演中心、特色旅宿中心,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一体化服务,真正做到让游客细品田园风光,感受乡土情怀。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90万元。

  生态庄园打造诗意生活

  在平遥古城南15公里处,千年古村横坡村依山而建。这里青山掩映、绿水环绕,平坦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修葺一新的窑洞层层叠叠,被誉为平遥的“布达拉宫”。

  因为地处丘陵山区,基础设施薄弱,横坡村长期以来发展受限,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房屋大量闲置,村内空心化现象严重。如何打破发展窘境?横坡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黄土高原上的一孔孔特色窑洞。

  2014年,横坡村引进平遥煤化集团实行村企联建,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收购村民闲置房屋,邀请专家团队进行集中设计改造,短短几年间,10座院落、80孔窑洞,一大片如古堡般的特色民宿逐渐成型。与此同时,横坡村持续改善提升各类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包含采摘体验区、窑洞文化体验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在内的10个功能区,使乡村产业链不断延伸、更加多元。今年,已接待游客1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400万元。

  “周末来村里住两天,古香古色的明清风格家具、田园风的大红花棉被,坐在土炕上吃着天然有机的农家菜,仿佛踏入了时空隧道,妙不可言。”远道而来的太原游客张畅说。

  如今,“游在古城,住在古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未来,平遥县将持续盘活乡村资源,引领产业多元发展,书写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sxdt/202407/t20240729_96192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