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监管 > 正文

天博受邀参加“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论坛”共话“博物馆之城”建设

时间:2024-06-03 20:28:38   来源:  作者:   点击:

  

  

  5月27日,由北京日报社、北京市通州区委区政府和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论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召开。论坛汇聚了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产业代表、权威媒体等,还特别邀请大运河沿线城市代表,共议大运河文化的广泛传播、深入保护与有效传承,促进京津冀与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深度合作。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受邀参加。

  

  

  打开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当地的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热的不只是场馆,还有文物揭开的历史、跨界融合的产品以及创新创意的活动。访谈环节,北京、天津、扬州三地博物馆馆长共话“博物馆之城”建设。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沈岩携“宝”而来,将缩小版的清乾隆漕运图带来现场。“这张图绘制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京师的给养主要征自江浙豫皖赣鲁等地区,尤其是漕粮运输基本上就是靠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完成的。所以漕运水道关乎国家命脉。”

  该图采用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长江、抵天津,一直到北京的水道路线以及沿途城市、山脉、河流、山川、湖泊、村落等地理景象,反映了运河两岸的生态风光,见证着南北文化和经济的交往。

  论坛上,三座博物馆也分享了接下来的特色展览和活动。天津博物馆计划端午期间在原有的“爱上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中,继续组织体验式、沉浸式古代礼仪、古代习俗、美育传承等活动,并将在此基础上,推出一些大运河沿岸的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和感受古人智慧、大运河魅力。

  天津博物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进一步讲好天津故事,讲好家乡文化,历时2年多,由专业团队精心策划、认真打磨,于2023年推出“沽帆影远——天津运河文化展”。本展览是天津首次推出的最大规模的运河文化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欢迎。许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展厅,与运河展开对话,探寻运河历史的文化底蕴,感受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年奋进结硕果,砥砺前行谱新篇。十年来,社会各界对大运河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已从漕运之河迈入文化之河,沿线众多文化遗产开始重焕生机。汇聚锚定奋斗目标,创造新的伟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和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交汇的特别时刻,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产业代表和权威媒体,共议大运河文化的广泛传播、深入保护与有效传承,促进京津冀与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深度合作。天津博物馆也将继续发挥馆藏资源优势,蓄积能量,进一步讲好运河故事,传承好运河精神,以实际行动共同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405/t20240530_66376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