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东昌府区分局创新执法监管模式 织密织牢移动源污染“防治网”
时间:2024-02-24 10:00:39   来源:  作者:  点击:
为深入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近年来,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东昌府区分局不断加大移动源监管执法力度,聚焦移动源污染治理的焦点、难点,精准发力,织密织牢移动源污染“防治网”,不断创新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模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狠抓移动源污染治理,推动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强化执法监管模式创新,把好“便民关”
为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精准监管能力及执法服务水平,积极创新环境执法方式,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执法五中队,具体负责移动源执法工作,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等设备,打破固定场所办案模式,锁定证据,现场办案,避免案件移交和再次取证调查的繁琐程序,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针对检查发现非本辖区内的车辆,因在处罚过程中存在调查询问、提供资料、文书送达等原因需要当事人多次往返的情况,我们参照《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中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规定,对符合要求的,全部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处理完毕,使企业群众零跑腿,将“亲民、利民、惠民”的“柔性”执法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2023年共查处改装柴油货车污染控制装置违法行为41例,简易程序处罚34例,一般程序处罚7例,共计罚款41000元,均已当场完成整改。
二、强化重型柴油车路检路查,把好“路面关”
到辖区物流园区、货物集散地等车辆集中停放地发放并张贴《致柴油货车车主告知书》,让柴油货车车主进一步了解改装污染控制装置等情况的危害并自行进行整改。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在重点路段开展常态化路检,路查路检柴油车15240辆,检测超标324辆,罚款33400元,并下达了《责令维修复检通知单》。通过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尾气超标车辆的违规上路行为。
三、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把好“闭环关”
联合各街道、园区对辖区内工业企业、物流公司、建筑工地等进行摸底排查,力争实现全覆盖、无遗漏,应编尽编、全部纳入监管范围。2023年,东昌府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新编码登记622台,淘汰注销国一机械470台,一般检查5049台,监督抽测1569台。紧盯辖区各建筑工地、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检查,重点查看现场在用机械是否已登记备案、是否知晓禁高区范围及要求、烟气排放是否合格等,坚决遏制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发现的超标车辆现场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整改,依法依规予处罚到位。组织执法人员、属地生态环境协管员开展日常巡查两种方式严厉查处非道路移动机械主城区闯禁用区环境违法行为,2023年查处闯禁区非道路机械5起,罚款2.5万元。
四、强化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管,把好“源头关”
通过“线上监管+线下检查”“双随机、一公开” 的方式对全区17家机动车检验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移动式汽车排放检测装备对检验机构检测车辆进行数据对比,发现问题督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立行立改。对“带病车”上路行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为了让机动车尾气检测弄虚作假无所遁形,通过监管与执法联动,对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发现一起严打一起,形成有效震慑,倒逼企业规范检测、守法自律,实现行业良性发展从源头上拧紧“环保阀”。
下一步,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东昌府区分局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排查整治,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地见效,推动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402/t20240220_47070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11-27 金海湖(国家AAAA级...
- 2020-11-27 如今的王府今已成为一条...
- 2020-11-27 鸟巢”,即中国国家体育...
- 2020-11-27 雍和宫(The Lam...
- 2020-11-27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
- 2020-11-27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
- 2020-11-27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
- 2020-11-27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