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生态环境局诸城分局“五举措”强化生态要素保障 服务经济发展“满堂红”
时间:2024-01-13 23:00:31   来源:  作者:  点击:
今年以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诸城分局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工作目标,持续优化创新环评审批、环境监测、执法监管、总量减排和帮扶企业等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全力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服务全年经济发展实现“满堂红”。
一是深化审批改革创新,提升项目环评质效。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契机,探索环评审批新模式,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和3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至15个和10个工作日。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试点改革,节约企业办事时间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建立重大项目环评“一对一”服务机制,将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纳入帮扶包联和“打捆”环评范围,完成省市县三级重大建设项目环评批复125个,驰翔新能源汽车后桥壳总成(电子元器件)项目、山东浩泽共挤膜新材料生产项目等19个省级高端化工产业重点项目成功落地建设。
二是强化测管协同联动,优化环境监测服务。强化生态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协调联动,推动执法岗位、监测岗位双向持证,目前有36人同时持有监测采样证和执法证,约占全局总人数的1/2,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高科技+监管”建设,105家企业纳入2023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其中92家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工作。不断提升监测业务水平,今年10月份,潍坊市诸城生态环境监控中心顺利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正式取得CMA资质认定证书,具备52个监测项目的监测能力,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与结果。
三是坚持宽严相济理念,转变执法监管方式。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有为”并重的执法模式,推行非现场式智慧执法、说理式温情执法、帮扶式精准执法“三式”工作法,将63家模范守法、信用良好的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无事不扰”。利用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智慧用电系统等非现场执法手段检查企业312家次,现场帮扶指导180家次。科学配置执法监管资源,减少对一般污染源现场检查频次,提高重点污染源视频和现场抽查比例,严控环境风险。以《免罚清单》和《信用修复提示单》“两单”为依托,实施不予处罚案件11件,免除罚款116万元,指导52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
四是深入挖掘要素指标,统筹推进总量减排。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完善全市1211家污染源管控企业清单、重点减排工程清单和932家应急减排企业清单“三张清单”,从农村清洁取暖改造、老旧机动车辆淘汰、VOCs源头替代及末端治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今年以来,已为121个项目保障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保障诸城泰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专用车基地项目、山东德福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万吨大健康高端预制菜项目、山东欧瑞车辆有限公司年产10000辆环保车项目等8个省市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五是建立专家帮扶机制,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成立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机关各业务科室、执法大队、监测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企业走访调研组,组建环评审批、排污许可、政策法规、应急预案、自动监测等若干个服务小组,定期对全市135家已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开展下沉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在优化生产工艺和治污措施等方面的困难之处,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难题186个。对一些“疑难杂症”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采取邀请省、市环保专家团队“入企问诊、对症开方”的体检方式进行集中攻坚,累计推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40多个。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401/t20240109_46409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11-27 金海湖(国家AAAA级...
- 2020-11-27 如今的王府今已成为一条...
- 2020-11-27 鸟巢”,即中国国家体育...
- 2020-11-27 雍和宫(The Lam...
- 2020-11-27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
- 2020-11-27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
- 2020-11-27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
- 2020-11-27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