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维稳”河湖生态,蹚出“三个一” 长效治水新路径
时间:2024-01-14 00:21:09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年来,微山县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对症下药治水,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水生态修复、守护碧水清流,提升改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持续“维稳”河湖水生态,辖区内6个南四湖国控断面、20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三个100%”,南四湖水质连续20年改善。微山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六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生态文明强县。
一、下好“一盘棋”,创新激发治水新活力。一是实施生态共治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边界河湖治理联动机制,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铜山区等5个县(市、区)签订边界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协议,开展联合执法12次,打击违法行为53起,取缔塑料加工、非法洗砂等污染企业41家。二是在全省率先落实南四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枣庄市薛城区等8个县(市、区)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倒逼上下游地区协同治理。三是建立“河湖长+塘长”治水机制,将塘坑沟渠等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设置专职塘长,常态化开展巡查管护,动态化清零黑臭水体,实现河湖塘坑沟渠全覆盖管理。设立河湖长369人、塘长88人,累计巡查2.6万次,整治水体污染问题3100个。四是探索法治保护机制,配合最高检办理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专案,对交办的30个案件逐一排查,移交案件线索证据620份,助力公益诉讼条款写入《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推动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效衔接,办理南四湖流域涉高盐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二、织密“一张网”,绘制河湖生态修复图。一是实施渔民安居工程,通过新建社区、异地安置和货币化补偿等方式,解决以船为家渔民安居问题。将昭阳街道465户1509名渔民作为第一批试点先行推进,已完成项目选址、入户调查、环评办理。二是推进水质保护工程,实施退渔还湖、稻田退水、增殖放流等工程,多措并举涵养水源、提升水质,退出养殖池塘18万亩、清理网箱网围3.9万亩、完成稻田退水4.6万亩、放流优质苗种5亿余尾,实现水面释放、废水封闭、以鱼净水。三是持续开展湿地修复,开展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通过补种水生植物、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抑制外来物种等方式,保护修复原始生态湿地10万亩,建成人工湿地6万亩,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15处。
三、搭建“一平台”,科技赋能治水新模式。一是污染监测“智慧化”,打造“互联网+环保”智慧监管平台,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35个,包含16个入境水站、17个入湖水站、2个国控站,水质超标自动报警,县乡联动溯源整改,实现入境、入湖、国控断面水质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共享联动。二是污染溯源“精细化”,开展工业、农业、生活、船舶、客水“五水共治”,建设企业污水处理站38座、农业废弃物回收中心2座、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3座,溯源排查20条入湖河流,形成“一河一策”污染整治方案,定期开展污染口巡查防护。三是污染整治“长效化”,持续开展“清洁行动”“清废行动”,坚持河湖、堤岸全覆盖清理,累计排查治理河道排污、畜禽养殖等河湖隐患问题5300个,清理垃圾漂浮物358吨,打捞沉船、废船270艘,建设船舶停靠点7处,清理菹草20万亩。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401/t20240111_46460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11-27 金海湖(国家AAAA级...
- 2020-11-27 如今的王府今已成为一条...
- 2020-11-27 鸟巢”,即中国国家体育...
- 2020-11-27 雍和宫(The Lam...
- 2020-11-27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
- 2020-11-27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
- 2020-11-27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
- 2020-11-27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