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交通 > 正文

邹平市“三坚持”“三着力”绘就秀美生态新画卷

时间:2023-11-25 09:00:57   来源:  作者:   点击:

  滨州邹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市、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关注民生的和谐发展之路。

  一、坚持生态与业态互促共进,着力推动“两山”有效转化。一是聚力推进“助梦行动”,擦亮“绿色护航”服务品牌,加强模范机关建设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开展“驻村蹲点月”、“双联双提”、“双报到”及“一支部联系一企业”活动,对接联系省厅机关党委、总量处、人事处、淄博办、市局助力帮扶三星集团、创新集团、大展纳米材料等重点企业。今年以来累计帮扶企业213家次,发放服务手册、明白纸379份,出具总量确认表62个,发放、变更排污许可证417家次。二是联动落实黄河战略,组建“先锋”黄河党建联盟,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党日,先后获得邹平市“模范机关创建先进单位”、“攻坚2023四个融入促发展”优秀案例奖以及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模范机关“三级联创”项目竞赛二等奖等荣誉奖励。三是全面推动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绿色服务发展步履坚实。全面落实“四减四增”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有序推进“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国家级试点;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积极推动“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国家级试点,2023年5月11日,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组织召开了邹平市“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专家验收会,进一步推动试点验收工作;2023年10月23日,邹平市西董街道列入第四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坚持保护与修复系统推进,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锚定PM2.5浓度46ug/m3上线、空气优良率67.9%底线目标,坚持大气环境“日例会”会商研判,加强黛溪、黄山空气站点周边餐饮、工地监督管理,细化热电、焦化、炭素等重点企业和砖瓦建材、橡胶加工、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整治标准,全面推进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渣土车专项整治及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和油气回收治理,累计出动人员3824次,检查工业企业362家次、建筑工地514家次、餐饮业户861家次、加油站125家次、运输车辆2482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20家次、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测登记挂牌5434辆,完成立案处罚364个,整改问题631个。二是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段、口)长制责任,开展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及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集中排查,强化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和众兴水务提标改造工程;人防+技防相结合,每月2次对22个考核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考核监测并通报;完成断面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清算及续签;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撤销。据国家、省反馈最新监测数据测算,1-10月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为6.79,全市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类型均达到或优于“十四五”考核目标。三是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1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完工8个,剩余4个正协调开展施工;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30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完成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29家完成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方案编制、26家完成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持续抓好秸秆禁烧,51处高空瞭望视频监控24小时专人值守,4个小组分片对16个镇街开展巡查,未发生故意焚烧秸秆现象,未被上级通报。

  三、坚持纵向与横向协同推进,着力凝聚环境保护合力。一是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创新监管模式,建设全国首创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实现上链企业1000家,上链监控点位6000个,实时上链存证量上百万条,获评工信部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借助科技手段武装队伍,利用无人机、FID设备、风速仪、异味测定仪等先进执法监管设备,快速锁定污染源,精准实施打击,打造科技执法新引擎;建成60个大气污染热点网格微站点位,提高污染管控措施时空配置效率;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全市758家企业安装了环保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开展非现场执法395家(综合执法任务951家),占比41.54%。二是环境信访问题及时处置。为扎实做好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工作,邹平市聚焦“群众身边事问题化解”,扎实开展信访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统一受理、分类处置、科室联动、限时办理、及时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处置解决问题,提高办理效率。2023年以来受理各类信访866件,已全部办结,核实有奖举报3件,发放奖金9万元。三是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针对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和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健全完善公安、检察、法院、环保衔接配合长效机制,精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检查企业1093家次,组织夜查140次,立案查处77起,共罚款935余万元,严厉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311/t20231117_44779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