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探寻考古出土文物保护(一)——白陶篇
时间:2023-11-25 01:51:35   来源:  作者:  点击:
数字人文、文化遗产数字化,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文博单位无法绕过的热点议题之一。国家文物局也提出将文物数字化纳入发展“新基建”。特别是以计算机图形学、VR、AR、三维孪生、数字技术、计算机动画等为支撑的“数字文化遗产”技术异军突起,完善记录文物数字化信息,不仅成为管理、复原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公众对文化遗产高度关注、需求增多和传媒发达的时代,数字化也是文物资源实现社会公众共享的重要手段。
2018-2019年,鉴于千家坪遗址出土白陶的重要性和代表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选取该遗址已出土的200多件白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高清纹理拍摄技术等多种数字化技术,获取文物精细点云、高清纹理、高精度三维、色彩空间及其他信息。此次数字化保护成果包含文物三维模型、高清影像照片、线图、模型图、正射影像图(含局部)、剖面正射影像图、正射影像展开图、复原展开图等。
在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中,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前期工作中,对于文物病害的调查、记录,用文物三维模型、数字影像来代替传统的数码照片、银盐胶片记录,并利用计算机生成电子线描底图,然后基于线描底图调查文物的病害情况,大幅度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
在考古研究中,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考古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文物线图、文物三维影像图,并对其纹饰进行虚拟展开,其准确度、精度及效率均高于传统手绘方式。首次从数字化保护的角度去研究白陶纹饰,将白陶纹饰展开,并进行相关线图绘制,更为考古学者提供更为科学、全面、客观的数字化资料,提供了艺术考古、美术考古的新思路。
最终此次数字化保护成果材料以及与之共存饰有典型纹饰的其他陶器标本在2020年以图集(录)形式发表。
出版成果图录
通过千家坪白陶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初步尝试,对进一步研究湖南地区田野考古出土文物,特别是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简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311/t20231116_324071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日...
- 2020-07-23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条...
- 2020-07-23 7月16日,“积跬步 ...
- 2020-07-23 7月17日,作为第四届...
- 2021-03-31
- 2021-03-30
- 2021-03-30
-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