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圣地 > 正文

陇上柳编

时间:2021-04-20 06:09:45   来源:  作者:   点击:

  

  杨建明摄

  

  走进武山县四门镇三衙村,会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那是柳编的“味道”。

  三衙村位于西秦岭北坡渭河支流大南河水系的西河北面,背依青山、面朝西河,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西秦岭众山中,生长着一棵棵山麻柳和红心柳,柳条柔软细长,是手工编制的好材料。三衙村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凭着老祖先传下来的手艺,把这些柳条编制成生产、生活所需的簸箕、筛子等,很早就有了不小的名气。

  在这个村子里,一半以上的人家都会编制簸箕。

  村民们从温泉、草川、杨河以及漳县等地买来柳条,然后放到水里浸泡,经过晾干、去皮后,便进入了穿、编、系、砌、缠等制作环节。编一个簸箕需要用到柳条150根左右,一个人制作的话,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衙村成立了柳编副业队。那时候交通不便,所用的柳条大多靠人力背回来,来回几十里路,十分辛苦。柳条背回来后开始埋头苦干,一个人通常要编制七八十个簸箕,村民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编制簸箕,全部完成后,左邻右舍结伴,一起背到秦安、陇西、定西、通渭等地去卖,或者背到更远的地方去换粮食。

  如今,村民们在当地柳编工艺企业的带动下,接受培训,创新技术,挖掘潜力,不断摸索、改造,由过去只加工簸箕、筛子,发展到现在的转椅、果盘、花篮、宠物篮、手提包等。这些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工艺品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出产的柳编制品作为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2016年,武山柳编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让当地村民自豪的是,他们的柳编产品已经走出家门、远销海外。(文/邓书俊)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fycc/36897.j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