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发展 > 正文

梧州新增8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时间:2023-10-22 13:54:36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梧州市推荐申报的8个项目入选,包括彩扎(藤县狮头)、梧州鸡仔饼制作技艺、梧州葱油鱼烹饪技艺、青梅皮腌制咸鸭蛋制作技艺、蒙山棰打肉丸制作技艺、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梧州岭南正骨疗法、梧州早茶习俗等。截至目前,梧州市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至48项。

  

  近年来,全市各级文旅部门认真开展非遗保护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进一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梧州市此次推荐申报的8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分别是:

  彩扎(藤县狮头)

  彩扎(藤县狮头)是流传于梧州市藤县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样式。藤县狮头造型夸张浪漫,面颊饱满,威武雄壮,美丽活泼。传统狮头分别以黄色、红色、黑色来展现不同的性格与内涵,其美术工艺既吸收了传统中国画工笔重彩的手法,又吸收了西方印象派、抽象派的色彩运用,线条勾画流畅、飘逸,图案丰富、色彩张扬。

  

  梧州鸡仔饼制作技艺

  梧州鸡仔饼制作技艺源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技艺以面粉、鸡蛋、冰肉、花生、芝麻等为原料,经选(备)料、腌制冰肉、熬制糖浆、制馅、制皮、包馅、打饼、烤饼、包装等多项流程制成。所制产品具有色泽金黄通透、甘香酥脆、甜中带咸等特点,是梧州本地特色美食的代表之一。

  

  梧州葱油鱼烹饪技艺

  梧州葱油鱼烹饪技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技艺以鲜活草鱼为原料,经腌制、油炸、调味、浇汁等多道传统工序烹制,所制菜品具有大甜大咸、酥皮嫩肉、葱香浓郁等特点。梧州葱油鱼烹饪技艺是岭南美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研究梧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饮食历史、文化、习俗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梅皮腌制咸鸭蛋制作技艺

  青梅皮腌制咸鸭蛋制作技艺采用苍梧县狮寨镇特色的青梅树皮配以辅料熬制成卤汁,再将适量的卤汁、盐、鲜鸭蛋置入陶罐中密封腌制,腌制而成的咸鸭蛋蛋白似玉,蛋黄如橘,味道鲜美,具有松、沙、细、油、鲜、嫩等特点。

  

  蒙山棰打肉丸制作技艺

  蒙山棰打肉丸制作技艺以新鲜瘦猪肉为原料,用柚木棰在大石板上不断捶打,再经搅拌、挤丸、烹煮等工序加工,所制肉丸具有口感弹脆、味道鲜香等特点。该技艺对选材、工序、时间、力道、火候等要求严格,蕴含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

  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从献方创始至今已传承70余载,是采用金不换、鹅不食草等32味广西地方特有中草药,通过“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正治反治”等一系列中医药学理论和组方配比制成而成的中医药丸剂,所制丸剂具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驱风活血、止血生肌等功效。

  

  梧州岭南正骨疗法

  梧州岭南正骨疗法源自梧州本地多派医家长期积累的正骨经验,经各家正骨学术相互融合形成的一方特色理筋正骨手法,配合使用岭南药材的特效骨伤制剂,正骨疗法以消肿止痛快、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快闻名岭南、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

  

  梧州早茶习俗

  梧州早茶习俗是梧州的一种餐饮文化,是梧州群众参与度最高、影响最广泛的生活习俗之一。清末民初开始,梧州成为西江上最繁荣的商埠,客商们上茶楼交流商业信息、畅聊生意行情,梧州早茶习俗随之渐成风尚,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广泛传承。梧州早茶习俗是梧州岭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饮食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原文链接:http://wlt.gxzf.gov.cn/zwdt/gsyw/t172946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环保项目简介| 免责声明|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