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舆情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锡林郭勒盟非遗:守正创新 薪火相传

时间:2021-04-09 11:55:25   来源:  作者: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草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开展非物质文化资源普查为基础,以建立名录体系为重点,以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为主要方式,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推动文化强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健全工作机制

  目前,已建立国家、自治区、盟、旗县市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国家级项目13项、自治区级项目118项、盟级项目246项、旗县市级项目46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9名、自治区级145名、盟级330名、旗县市级821名。建设非遗展馆8个、非遗传承基地(所)43处。建立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处。

  制定出台了锡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了每人每年3000元的盟级传承人补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非遗保护宣传推广方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交流推广活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连续举办十届全盟非遗保护成果展,举办“非遗年货节”、“华北五省市非遗保护交流展”“锡林郭勒遇见福州”—2019年非遗交流活动等活动。2019年盟文体旅游广电局和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为期两个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非遗传承焕发活力

  一是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活动,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的同时提高了非遗保护传承能力。例如,全盟潮尔道培训班,蒙古族刺绣和蒙古族绳艺培训班、蒙古族服饰和蒙古族长调培训班、全盟阿斯尔演奏示范培训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二是将“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将长调、呼麦、马头琴、火不思、搏克等20余项非遗项目引进中小学,在部分学校建立社团、开设特色课堂,让少年儿童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传承与保护。

  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让传统工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扶志”“扶智”的作用。2019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蒙古族刺绣”和正蓝旗“蒙古族服饰”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试点项目。2020年锡林郭勒盟建立了自治区级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和2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领手工艺从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积极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丰富了旅游的新业态。2020年锡林郭勒盟“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评选结果名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推荐的唯一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地区。

投稿服务| 环保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舆情网 jingqu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9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