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院着力新理念新手段新途径十大品牌社会教育活动助力打造“北疆文化”
时间:2023-08-27 05:19:22   来源:  作者:  点击:
8月17日,内蒙古博物院为期10天的“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如期开班。这期培训班主要以“中华文明我来讲,我是小小传承人”为主题设计课程,旨在引导青少年认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内蒙古博物院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专门设置了互动空间、青少年探索营地,配备专人研发系列课程,形成博物馆教育课程库,含200余门课程,每年开展社会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同时,不断培育形成“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综合实践课”“相约周末”“行走中的博物馆”“互动空间——历史文化非遗DIY”“小小讲解员”“聚焦节庆”“‘博苑’讲坛”“流动数字博物馆”“无边界博物馆”等十大系列社会教育项目,已逐渐成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有力推手。
其中,青少年“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项目于2004年启动,通过博物馆展陈知识竞赛的方式,检验青少年在博物馆学习的历史文化内容。该项目在2011年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推介活动中,获得“最佳未成年人教育”项目称号,这是中国博物馆史上首个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奖项。“相约周末”和“行走中的博物馆”两项博物馆课程于2015年推出,以基本陈列文物资源为依托,设计开发近200多门课程,在馆内和馆外同时开展,社会反响强烈。2018年,“阿爸的马鞍”在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协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推介展示活动”中,荣获古代历史文化类“‘十佳’教学设计”殊荣,永远的达尔扈特一一鄂尔多斯女子服饰艺术”“草原琴声扬”等7个教育案例入选“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案例”,内蒙古博物院成为参评博物馆中获奖最多的博物馆。2013年9月,“流动数字博物馆”首次巡展,跋山涉水,穿行草原,让不可移动文物移动起来,先后前往全区12盟市、102个旗、县、市进行巡展,累计展出416场,行驶里程4万多公里,举办社会教育活动199场,让21万余名观众亲身感受到文化魅力,被人民群众赞誉为“文博乌兰牧骑”。“流动数字博物馆”2015年荣获“全国十佳文博产品技术奖”,2017年荣获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团队奖,2022年荣获“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2009年,开办“‘博苑’讲坛”,讲座分为自然科技类、历史文化类等六大主题,已举办99场。2012年1月,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文化宣传品牌”,成为第一批十大宣传文化品牌之一。2014年,获“内蒙古品牌讲堂”荣誉称号。2009年推出的“聚焦节庆”项目,注重渲染节日氛围,丰富活动形式,多次被《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019年,开展“无边界博物馆”项目,采用直播、线上课程、短视频等形式形成新媒体宣传矩阵。2010年开始举办“博物馆奇妙夜”活动,2023年还特别推出了“内博YE未央”项目,包括“秦月汉关”沉浸式剧本游、“国乐风华”传统音乐沙龙、夜探奇妙远古世界、夜宿博物馆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观众喜爱。
下一步,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与深化,内蒙古博物院将以新理念、新手段、新途径,不断创新博物馆社会教育模式,更好地展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北疆文化”,讲好新时代新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lt.nmg.gov.cn/zwxx/gzdt/202308/t20230822_23652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
- 2020-07-23 北京京剧院推出“京戏云...
- 2020-07-23 7月13日晚8点,由内...
- 2020-07-23 7月15日,山西省文旅...
- 2020-07-23 日前,由辽宁省文化和旅...
- 2020-03-25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目...
- 2020-03-25 为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
- 2020-03-2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