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手作乐趣 感受中式浪漫——青海省博物馆举办七夕节特别活动
时间:2023-08-27 05:08:12   来源:  作者:  点击: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古代传说中,织女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古代女孩们在七月初七向织女“乞巧”是从汉代就兴起的重要习俗。为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丰富民众的假期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青海省博物馆在8月22日(七夕节)开展了“浪漫七夕 纤云弄巧——博物馆里过七夕”活动。
“乞巧”是七夕节中最具典型性的习俗,颇受古人重视。主要习俗有张灯结彩,搭建乞巧楼,着新衣向织女星乞巧等,同时还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等验巧活动来判断乞巧者是否灵巧。青海省博物馆本次的七夕特别活动以“巧”为主题进行策划,在二楼大厅布置了七夕活动体验区,为参与者准备了“团扇DIY”“发簪制作”“平安符刺绣”等体验项目,邀请来馆观众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参与。在社教员的引导下,参与者们学习了团扇、发簪和刺绣的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动共吸引50多名现场观众参与,团扇轻摇,清风徐徐;云鬓簪花,流彩灼灼;纤手弄巧,青绣韵长,观众们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通过手作活动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七夕”的认识,感受到了“七夕”所表达的真挚而美好的情感。
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了早期的星辰、时间及数字崇拜等原始的信仰观念,也体现了女性对心灵手巧的期望追求和古人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歌颂向往。青海省博物馆选择在暑假期间开展的此次特别活动,将活动地点设置在博物馆大厅,既有利于让更多来馆观众了解七夕的节日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大家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今年暑期,青海省博物馆迎来接待高峰,日均接待观众量超过2500人次。根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博物馆制定《青海省博物馆暑假优化开放接待方案》,简化预约流程,优化接待服务,增加志愿讲解,提升服务质量,开展了“暑期讲解夏令营: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清明上河图》文化讲座及互动体验”“行读中国 探寻青海——彩陶绘制体验”等多场社会教育活动及研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功能和作用。在2023年暑期接近尾声之际,青海省博物馆将继续做好相关接待服务工作,开展特色活动,切实满足观众需求。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197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0-07-23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办公室...
- 2020-07-23 按照青海省旅游厕所专项...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 2020-07-23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 2020-11-26 近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 2020-11-26 展示技艺,亮出绝活,尽...
- 2021-03-31
- 2021-03-31